海峡两岸及港澳业者携手推动华文出版走向全球

时间:2008-09-23 07: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台北9月22日电(记者秦大军 陈键兴)正在台北参加“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业者表示,“华文热”在全世界兴起,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出版业要抓住机遇,整合优势和资源,共同推动华文出版物走向全球。

  华文出版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加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牵头主办的第13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是“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子活动。大陆代表团团长柳斌杰指出,近年来,世界上学习华文的热情日益高涨,这是两岸出版人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巨大机遇。两岸出版业应联合起来,共同拓宽华文出版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示,华文学习日益受重视,连《罗杰斯给女儿的十二封信》都强调,让孩子从小说写中文是最重要的人生投资。他说:“假以时日,华文出版全球影响力指日可待。”

  台湾出版业者杨荣川表示,世界上使用华文的人士约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为华文书籍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他说:“‘中国热’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这加大了华文书籍需求的迫切性,如此庞大的市场将吸引全球出版商的目光。”

  “探讨华文出版在全球化发展下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非常重要且及时的课题。”香港商务印书馆董事长陈万雄认为,华文图书出版现在面临最好的时期,在这关键时刻,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出版业者应“抱持更开放的胸怀,对历史有更大的担待”,推动华文出版尽快走向全球。

  在“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台北市主展场,记者见到几位台北市民在挑选大陆书籍。一位陈姓书友对记者说,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这为华文出版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没有理由不积极把中国人写的书推向世界”。

  业界勾画华文出版走向世界的“路径设计”

  华文出版如何才能早日走向世界?多位业者纷纷从市场分工、营销策划、创意原创、品牌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提出各自看法。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陆国燊分析说,目前华文出版物多集中于某一两套书,远远未整合成具有自己特色、理念、品种的企业,“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出版业者应凝聚力量,打造以国际市场为目标、跨区域的出版集团”。

  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的刘筱燕说,在版权销售上,华文出版一直没有专业的队伍协助海外行销,而“专业销售队伍在出版和中华文化的认识上是同等重要的。”她举例说,《狼图腾》在海外销售最初十分看好,但因为外国读者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有极大差异,难以真正理解《狼图腾》,海外经销商也无力承担文化解读任务,《狼图腾》销量最终受到影响。

  许多业者都分析谈到原创性对推动华文出版走向世界的重要性。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出版市场都呼唤文化的多元竞争。华文出版对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应该有更清楚的认识,加强本土原创作品的培育,提高创意水平。

  华文翻译,期待更大合作

  华文出版有两层范畴,其一是华文作品出版,其二是华文作品翻译出版。前者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后者市场更为广阔,但面临困难更多。多位业者表示,汉语博大精深,外文翻译很难“传神到位”,这直接影响外国读者接受华文作品的热情。“‘夫妻肺片’‘宫保鸡丁’等菜名都很难翻译准确,可想而知翻译《老子》《论语》等有多难。”

  据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现今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到2010年有可能增至1亿。

  “华文出版并没有同华语热随之起舞。”刘筱燕说,庞大的华语学习者数量,并不直接意味着他们将会成为华文出版物的消费者,因为“这些学习者对于华文广泛的阅读是困难的”,从而“难以享受到华文原著的乐趣”。

  如何按照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能真切表达原有作品的意义,是目前华文出版物外译的最大困难。刘筱燕认为,翻译者既需要具有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还要对异域文化有相当了解,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在台湾,华文作品翻译通常是由教授英美文学的大学教授操刀。

  一些业内人士对海峡两岸及港澳加强汉语翻译人才的培训与交流抱有极大的期待,并对此建言献策。

  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出版交流正在走向成熟,向深层次务实发展,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出版业走向世界前景可期。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