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艺发展协会:两岸民间工艺血脉相连

时间:2008-09-13 08:50   来源:新华网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血脉相连——访台湾工艺发展协会理事长黄安福

  新华网上海9月12日电(记者  赵兰英)正是花好月圆时,借着“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平台,台湾39位民间工艺家,携近百件作品,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台湾工艺发展协会理事长黄安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说道:“两岸民间工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永远不会、也无法分开。”

  漆器《荷》《凝香》,陶瓷《雕釉花卉纹饰碗》,藤编《迎曦》,皮饰《向往》,金属《黄金兰花盆》,复合艺品《春花圆梦》,木片花《辉映》等等,参展的台湾工艺家的作品,虽材料不同,却多以花为主题,以表达他们在这佳节来临、合家团圆之际,无比喜悦的心情。

  黄安福说:“喜庆吉祥,从来都是两岸民间工艺共同表达的主题。如马到成功、宏图大展、年年有余、事事如意、辉煌腾达、步步高等,都是民间工艺家创作时喜好表达的意愿。而且,两岸民间工艺有共同的图腾符号,即如意腾。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上的纹饰,就是一种如意腾。”

  两岸民间工艺就地取材,始终与经济发展、民众生活紧密结合。在取材上,起初多是土、竹、藤等。工业发展后,有了玻璃、金属、皮革等工艺品。如今,纳米艺术的出现,正是科技进步改变或创新民间工艺的一个说明。台湾工艺家杨彩玲的《黄金兰花盆》,是运用纳米技术,在天然兰花上涂银、浇镍,再包上24K黄金做成的。这件作品雍容华贵,但又不失真纯自然。

  着一件本色中式短袖服的黄安福,是搞玻璃雕塑的。今年6月下旬,他先期到上海,不仅和上海的工艺美术家切磋技艺,还到社区,向普通百姓传授技艺。黄安福说:“100多年前,就有上海的玻璃雕塑家来到台湾传授。所以,两岸工艺血脉相通,分不开。”台湾民众十分喜欢的“春仔花”,是从福建闽南传过去的,是一种编织品。它原来是年轻姑娘在出嫁时用的装饰品。姑娘出嫁时,编一个石榴形的图案,插在头发上,以示喜庆吉祥和多生贵子。向婆婆行见面礼时,姑娘要呈上鹿、龟形状的“春仔花”,表达对婆婆的祝福,希望她健康长寿。送给婶婶、舅妈的则是一种“五福花”,表示福、禄、寿、喜、宁的意思。

  在博览会现场,台湾当代知名工艺家李永谟、陈妙香、陈惠美、詹礼安,当场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技艺,并且手把手教观众如何编织、如何造型、如何雕剔等。这种艺术的体验,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门艺术。

  黄安福介绍说,台湾工艺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下,今天已到达较成熟的阶段,创新作品很多,而且制作精致。台湾早期的工艺品多以日用功能器物为主。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台湾工艺品以外销为主,主要是竹编、陶瓷、玻璃、漆器、金属等。现在,这个产业批量化生产的形态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工作室或曰个人工房,产品已个性化了。也可以说,台湾民间工艺走了这么一条道路:从仅是一个日用品,一种工业产品,到认识这是一种文化,民间特有的文化,再到市场交易,再意识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注入时代特色,与国际接轨。

  黄安福任理事长的台湾工艺发展协会,有300多名会员,涉及36个艺术种类。他说:“参加这样的博览会,是实现两岸文化交流的很好机会。我们就想通过这样的交流,‘迸’出一些火花来,为大家所吸纳,共同创造出新的更高层次的作品。”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