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群众盛赞奥运闭幕式:共同的精彩 共同的回忆

时间:2008-08-25 08:34   来源:人民日报

  “精彩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美好的记忆!”8月24日晚上是一个欢乐的夜晚,全国各地群众瞩目闭幕式,分享北京奥运的成功与精彩,依依惜别五洲四海的宾朋,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狂欢的舞台令人陶醉

  24日晚,北京奥运圣火境内首传登陆地——海南三亚市,数千市民早早地自发来到凤凰塔下。这座当地群众专为圣火传递而建的纪念塔,成为人们观看奥运会闭幕式盛况的最佳场地。

  临近晚上8点,成都市高升桥居民楼的居民姚大爷赶紧放下正在刷洗的碗筷,来到电视前坐定。“这次是我们国家主办的奥运会,让老百姓饱了眼福,开了眼界,受到鼓舞。闭幕式怎么能错过!”他说。

  重庆市南岸区的谭先生一家,也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完闭幕式,他点评说:“闭幕式表演与开幕式一样,创意新奇,表演精湛,突出了和平、友谊的主题,营造出欢乐和谐的气氛,令人陶醉,使人难忘,为北京奥运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非常好!漂亮!”拉萨市加热社区居民强白多吉和家里人一起收看了闭幕式后,对气势恢宏的闭幕式赞不绝口。

  “闭幕式通过激情沸腾的现场、轻松欢快的音乐、色彩变幻的光影、绚烂辉煌的焰火,立体构建了一个‘狂欢’大舞台。闭幕式充满了奇妙的创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惊喜。”《美文》杂志执行副主编穆涛认为,闭幕式就是一场大联欢,让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为16天的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在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府村,大学生“村官”张传侠在宿舍里和同伴一起收看了奥运会闭幕式直播节目后说:“经过了16天,奥林匹克盛会已经使大家成了亲密的朋友,闭幕式的表演更像是世界大家庭成员的一场狂欢派对,表达了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对所有来宾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祝福。”

  “好运北京!好运伦敦!”张传侠说。

  激情之火永远不会熄灭

  看到闭幕式上为志愿者代表献花的镜头时,李筱茜禁不住热泪盈眶。身为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的小李,是奥运会足球比赛沈阳赛区的一名志愿者。“这个暑假能够如此近距离地为奥运会服务很有价值,实在是人生的幸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她说。

  “奥运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看完闭幕式,李筱茜的同龄人、西南政法大学学生陈斌表达自己对志愿者的印象说,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他们应该受到尊敬、受到礼赞。

  当看到闭幕式上“祥云”烟花绽放在“鸟巢”上空时,湖南熊猫烟花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周忠勇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这种烟花是他和几位技术人员最为得意的创作之一。目睹闭幕式上烟花的美丽呈现,回想当初的研发过程,周忠勇说:“这是奥组委特别要求的特效烟花,对我们是个不小的难题。”但是,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实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终于开发出“祥云”烟花,“这也算是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智造’吧。”

  闭幕式上,焰火成就的是瞬间的美丽,圣火熊熊燃烧的日子也总是有限,但美丽的记忆永恒。“奥运圣火虽然熄灭了,但燃烧在人们心中的激情之火永远不会熄灭;北京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奥林匹克精神会永远传承,会永远温暖全世界人民的心。”穆涛为闭幕式再次喝彩。

  留住伟大的奥运精神

  夜已深,在长春市南湖社区活动室,尽管闭幕式直播已经结束,室内依旧十分热闹。

  “闭幕式太好看了。”居民林大妈说。她回顾自己的奥运观赏经历说:“这次奥运会,体育健儿为国争光,金牌一天天增多。每一次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我都热泪盈眶。还有什么比看到我们的体育健儿拿金牌更高兴的事儿呢?”

  拼搏精神是竞技体育的魂,也是北京奥运会展示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90岁老人牟一琳是一位老红军,也是广西最年长的火炬手。16天来,他每天都在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并为健儿的拼搏精神所感动。看完闭幕式,他更有感触:“闭幕式绚丽多姿,体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奥运健儿在拼搏中所体现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一脉相承。”

  哈尔滨话剧院院长车承斌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感到骄傲和自豪。“中西合璧的闭幕式音乐和富有激情的欢歌热舞,反映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进取开放的精神面貌。”

  在现场观看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后,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母国光感觉十分震撼。他说:“中国夺得多少金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世界各国通过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科学家,母国光看到了奥运精神在体育之外更深远的意义:“更快、更高、更强,国家建设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的教学、科研同样需要这种追求。”

  (综合本报记者马应珊、刘裕国、王建新、陈杰、罗昌爱、张帆、庞革平、崔佳、杨彦、孔祥武、王伟健、吴齐强、刘文波报道)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