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进程过半:在“中国长卷”中创造新的历史

时间:2008-08-18 08:33   来源:新华网

  8月16日,牙买加选手尤塞恩·博尔特(左二)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的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奥运专电 题:在“中国长卷”中创造历史——写在北京奥运会进程过半之时

  新华社记者李柯勇、肖春飞

  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长卷”的展开,百年奥运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过去的8个日夜,无数动人心魄的画面深深印在人们脑海里:那接连不断的比赛新纪录,那一幕幕催人奋起的壮美场景,那风云际会的外交盛况,那洋溢在赛场内外的和谐之风……无不令人惊叹和回味。

  在激情与梦想中,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魅力风采;在与东方古老文明的拥抱中,奥林匹克运动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8月14日,中国选手刘子歌在比赛中。当日,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继续进行,刘子歌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以2分04秒18的成绩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并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奇迹之城:世界纪录一破再破

  北京奥运会赛事过半,共产生135枚金牌。比金牌更让人激动的是,来自全球的优秀运动员出色发挥,勇破纪录,遍地开花,使北京成了一座“奇迹之城”。

  16日晚,牙买加短跑选手博尔特在“鸟巢”的表现震惊世界。他不仅以9秒69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米跑进9秒70的梦想,而且临近终点时竟然放慢了速度,转头回望远远被他拉下的对手们,手拍胸脯,轻松冲过终点。他超出短跑选手常规的身高、他的巨大潜能,都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极限”问题。

  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已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8枚金牌,加上上届奥运会的6金,他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日本人北岛康介成为第一位获得4枚奥运会蛙泳金牌的选手;中国举重选手刘春红创造了一场比赛6次上场、5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奇观……

  赛事过半时,已有28项世界纪录被打破。以致有人感叹:泳池“变短”了!

  截至16日,已有36个国家的代表获得奥运金牌,6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奥运奖牌,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在北京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实现了个人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蒙古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非洲实现了柔道和激流回旋奖牌零的突破,法国体操赢得二战之后的第一块奖牌……

  作为东道主选手,中国军团在前半程的斩获远远超过了雅典奥运会同期:举重、体操、射击、跳水、游泳、击剑、柔道、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中国保持了优势;击剑、体操女团、女子射箭、游泳、男子摔跤、女子网球等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正如南非《比勒陀利亚新闻报》所说,“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刮起了强劲的旋风”。

  北京奥运会竞技水平之高、成绩之突出,在百年奥运史上亦属罕见。而这一切,除得益于良好的场馆条件和竞赛环境之外,更是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中取得的。

  迄今,国际奥委会公布了查处的3例兴奋剂事件,铤而走险者均受到严厉处罚。北京奥组委正在与国际奥委会一道,以周密而严格的措施,为举办一届“干净的奥运会”而进行着不懈地努力。

  8月14日,中国选手杜丽在北京奥运会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姿颁奖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鲍菲菲摄

  英雄无悔:奥林匹克精神震撼心灵

  14日上午,最后一枪锁定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后,杜丽回眸一笑,随即泪水夺眶而出。看到这一幕,很多中国观众也都哭了,谁都能体会这泪水的分量。

  奥运会开幕第二天,背负“首金”厚望的杜丽,在沉重心理压力下落败,女子气步枪比赛仅列第五。那一天,她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此后四天,用杜丽的话来说,“比艰难的四年还要长”。难以想象她用怎样的毅力挺过了那段时光,最终人们看到,仅仅四天,这个26岁的山东姑娘超越了自我,以哀兵之姿重回荣誉之巅。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一枚枚灿烂的金牌不时激起万众欢呼,那些悲情英雄却更深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一幕幕悲壮场面留在了人们心间。

  11日,在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决赛中,全场观众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一位没有成绩的参赛者。哥伦比亚运动员奥斯卡右手拇指受伤,竭尽全力却只能将沉重的杠铃稍稍提离台面。他连续失败却并不放弃,直至终局时泪落如雨。

  人们为胜利者欢呼,也向失利者致敬。对未能在家乡卫冕而泪流满面的射击选手朱启南,对一剑惜败的击剑运动员谭雪,对女子体操资格赛中意外掉杠的何可欣,对马术三项赛中意外坠马的华天,众多媒体和广大网友都表示了高度的理解和热诚的鼓励:“在我们心目中,你仍是了不起的英雄!”

  这些失败者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如“逐日”的夸父,展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而观众的眼光不仅仅盯着金牌,也赞赏选手们的努力和付出。台上台下无言的默契,深刻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

  在赛场上,奥林匹克精神时时闪现出动人的光辉。不同国家、种族、肤色和语言的选手互相鼓舞;台上多年的老对手,在台下却是私交甚笃的老朋友;当对手表现出色时,同场竞技的运动员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有一个场面必将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10日,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俄罗斯选手帕杰林娜、格鲁吉亚老将萨卢克瓦泽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后,在领奖台前互相拥吻。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再次呼吁遵守奥林匹克休战。而运动员和观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追求相互了解、友谊、团结,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世界,才是奥林匹克的真谛。

  8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这是宾主步入宴会厅。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奥运外交: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欢迎午宴8日中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各国首脑为等待与胡锦涛握手而排起长队,这是中国外交达到巅峰的瞬间。”这是9日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

  中国的“奥运外交”使北京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心。共有80多位外国政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包括54位国家元首、16位政府首脑、9位王室代表、1位地区负责人和4位总统夫人。

  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有机会较为充分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8日晚在“鸟巢”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以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和高超的现代科技运用,令各国政要赞叹不已。

  来自不同文明的领导人在北京坐到一起,本身就是“和谐”的体现。而“奥运外交”不仅仅体现在高层,全球3万多名记者云集北京,通过接触和交流,对中国加深了理解。

  “美得令人窒息”“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等用语,密集出现在西方各大媒体对奥运会开幕式的评价中。美国《华尔街日报》9日指出,中国“不遗余力地希望通过开幕式传递和平与和谐的信息”。法国《费加罗报》题为《理解中国》的社论则认为,“北京奥运会十有八九将最终使中国晋升为世界大国,并赢得其他国家的好感和赞赏”。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说,某些媒体费心寻觅中国“丑陋面”的做法是片面的。加拿大《多伦多之星》记者比利·席勒深有感触:“应该让很多西方人明白,中国其实很容易理解,只要能抛弃成见,来到中国,感受这里的变化,感受这里的文化。”

  8月14日,费德勒在比赛结束后向观众挥手致意,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当日,在北京奥运会网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瑞士选手费德勒以0比2不敌美国选手布莱克。 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文明之花:中国民众现代意识日益成熟

  12日下午,北京工人体育馆,男子拳击比赛出现了特别的一幕:当裁判宣布多米尼加运动员获胜时,这名运动员身披五星红旗绕赛场一周,向热情的中国观众和拉拉队员表示感谢。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再次响彻场馆上空。

  8天来,中国民众对奥运会表现出的极高热情和良好风度,受到了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由衷称赞。

  当小将杜婧、于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羽毛球女双冠军,现场观众高唱《龙的传人》,听者无不热血沸腾。而当韩国运动员朴成贤射出精准的一箭,当美国球员科比完成一记漂亮的扣篮,现场观众同样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

  法新社13日报道说,中国观众的加油助威为奥运会制造了高昂的现场气氛。中国观众的表现广受好评,他们富有幽默感,而且其爱国激情并未表现为排外的民族主义。

  被称作“中国式热情”的东道主观众表现,折射着中国国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对文明进步的追求。文明和进步,是奥运会带给北京的重大变化之一,这不仅体现为“文明观赛”的种种细节,更体现为中国百姓日益成熟的现代意识。

  “开放”成为关键词。奥运会开幕以来,来自世界的贵宾、媒体、游客云集中国,其中一些人以挑剔的眼光注视着赛场内外的一切,让国人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念碰撞。

  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场馆设计、票务管理都成为新闻发布会上西方记者尖锐的提问。而中国则以坦率从容的姿态应对:发言人从不说“无可奉告”,而是耐心细致解答;自信包容展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宽广胸怀。

  文明之花还绽放在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中。本届奥运会的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超过100万的社会志愿者,以其和善的微笑、人性化的服务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世界友人的赞许。

  很多志愿者是在校大学生,这些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在北京及各协办城市的场馆内外从事着各种默默无闻的工作。有的在奥运村里打扫卫生,有的在媒体班车上当引导员,有的在场馆里维护秩序,有的就在厕所里为往来客人递送手纸……尽管赛场近在咫尺,他们却几乎无暇看上一场比赛。

  这些满脸稚气的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让人们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