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点燃希望 台湾慈济援助四川灾区纪实

时间:2008-06-25 08: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7日晚,台湾慈济台北分会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一带发起为四川震灾募捐活动。图为义工准备出发时场景。

台北市民众踊跃捐款。陈立宇 摄

  6月3日,什邡市洛水镇洛水公园受灾群众安置点。一群孩子早早地聚集在这里,“叔叔阿姨们要教我们唱歌、玩游戏,可有意思了。”他们满心期待。在洛水中心小学念书的陈静茹是第一次来参加活动,“前几天经过这里,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加入。”小静茹一脸兴奋。

  重灾区洛水镇的孩子们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玩得这么开心了,他们稚嫩的笑脸上已经看不出灾难的阴影。孩子们口中的“叔叔阿姨”是来自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们,这些天,他们驻扎在这里,义务为当地受灾群众煮饭、治病以及开展心理辅导,无私的关爱让灾区群众心中暖暖的。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迅速在台湾当地和25个国家展开募捐。5月14日,慈济会罗明宪一行20余人就匆匆启程,从海峡对岸赶赴四川灾区。“这是一个帮助灾区群众安心、安身、安生的过程,灾区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力给予援助。”罗明宪说。随即,他们开始在什邡、绵竹、罗江等地选点,进驻。

  慈济会表示,对德阳的援建工作将按照“三三”模式推进,即3年之内,分3个阶段进行。

  让灾区群众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中午11时多,洛水公园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在等着打饭。慈济会志工们正忙着准备,希望快些为受灾群众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6月3日是来自台湾高雄的慈济志工刘再和在这里服务的第10天,他主要负责烹饪工作。“这里的群众喜欢吃辣,我们在准备食物的时候就特别多放了些辣椒,希望合他们的口味。”刘再和说,“我初步准备在这里呆半个月,不过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继续留在这边服务。”

  王文凤家就住在洛水镇上,离洛水公园不远,几乎每天都来,她说:“他们做的饭菜很可口,真是辛苦他们了。”王文凤还告诉记者,她和当地的一些村民一有空就来帮忙洗洗菜、打打杂。“人家这么大老远地来帮助我们,我们也不能只是等着呀,能做一点是一点嘛。”王文凤说。

  在洛水服务点,慈济会带来了5吨大米和上万套卫生餐具供救灾使用,每天供应午餐和晚餐,最多的时候每顿饭供应1000多人。慈济会在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的救助工作也于6月2日正式开展,当晚,就供应了900份饭菜。

  医疗服务送到灾区群众身边

  听说镇上来了台湾的医疗服务人员,可以免费看病,84岁的沈述秀大娘一大早就赶到了洛水公园。接待沈大娘的是慈济志工谢辉龙医师,他仔细地询问了沈大娘的病症,为她做了检查,开了药,“大娘,放宽心,没什么大碍,按时吃药就可以了。”谢辉龙不忘细心地叮嘱她。“这几天我的腿一直痛,使不上力,现在镇上又不好找医生,要不是他们来帮助我们,还不知道要痛到什么时候。”沈述秀满意地离开了。

  “看着灾区的人们受病痛的折磨,我们心里也很难受,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谢辉龙告诉记者,慈济会在灾区的每个服务点都设了两名医师和两名护理人员。当了解到当地农村缺医少药,而村民们要到镇上看病大都要走一两个小时,慈济医疗志工们便决定提供“上门”诊治服务,他们每天都会选择一个村,深入到当地给受灾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慈济会还与什邡市人民医院签订了灾后重建医、教、研合作意向性协议,促进两地医疗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发展。

  心理辅导带灾区群众走出阴霾

  “经过大灾后,一些人特别是孩子很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罗明宪说,“我们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能够敞开心扉。”

  李宪宗是心理辅导组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他们针对孩子的心理分为静态和动态辅导,静态主要是给他们讲故事、说道理,动态是教他们唱歌、画画和玩游戏,都是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形式。李宪宗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尽管辛苦一点,但却很幸福。”

  在慈济志工的感染下,当地的一些孩子纷纷当起了义工。周丹是东汽技校的一名学生,现在学校放假了,她就来到棚花村帮着慈济志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烈日下,她挨家挨户去登记受灾情况,帮忙送餐,打扫清洁。周丹说,再过一段时间,自己和同学们就要被安排到外地继续求学了,所以希望自己能多为家乡出点力。洛水中学的蒋弘吉今年16岁,但他给人的感觉相当懂事,在洛水公园救助点,他给慈济志工当起了翻译,让慈济志工与当地老百姓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在这里,我能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做人的道理,我也要向这些叔叔阿姨们学习,为这个社会奉献爱心,贡献力量。”

  中午12时,每天饭前的祈祷时间到了。志工们纷纷自觉起立,双手合十,心中默念:“我的心在静思中感恩,祈求平安吉祥满人间……”(刘勋)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