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春:加强两岸京剧交流 开创国粹新辉煌

时间:2008-06-19 16:06   来源:中国台湾网

 

李宝春饰孙膑(左3)。(摄影 董洁)

  中国台湾网6月19日北京消息 “艺术没有界限,两岸京剧界频繁的交流有利于彼此间的相互提升、优势互补,创造京剧新的辉煌。”著名京剧文武老生、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谈到两岸间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时深表赞赏。

  6月18日晚的长安大戏院叫好声不断,由李宝春率领的来自海峡两岸的京剧艺术家为北京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表演。为期11天的“海峡两岸艺术周”也在新编京剧《孙膑与庞涓》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演出结束后,李宝春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结合新老京剧 创造新品牌

  “传统京剧是很好的资源,不要为新而新”,对现在有些新编京剧抛弃传统的现象李宝春深表痛心,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新老京剧的优势结合,力争打造出一个新的京剧品牌。

  记者发现《孙膑与庞涓》的音乐中汲取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如西方乐器,让人听起来感觉“时尚”,但并不影响“老”的唱腔的深刻表现力;舞蹈设计在配合了新音乐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京剧中的基本功,如:搬腿、翻扑、起霸、趟马等动作。对此,李宝春表示,传统的经典剧中有许多经典的东西都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创新的当中不能丢掉传统京剧的精华。这次演出的《孙膑与庞涓》就汲取了京剧《杨家将》、《状元媒》等传统京剧的唱腔,“找到一个有力的结合点,观众就会更认同”。

  推广京剧教育 抓年轻观众

  李宝春十分关心这次演出观众的反应,当记者向他转诉一位老戏迷的称赞时,李宝春原本紧张的声音才逐渐开始变得轻松。

  他表示,京剧要想发展,就必须抓住新一代的年轻观众,台湾观众层相比大陆更年轻化,对于新戏比较容易接受。“京剧的欣赏需要培养”,李宝春十分赞赏“京剧进课堂”活动,他特别强调在剧目的安排上也要注意对传统经典京剧的教育。

  李宝春十岁进北京戏剧学校,承袭父亲风格,专攻文武老生。坐科八年,曾受校长马连良及王少楼、杨菊芬、徐沅珊、钱元顺、马长礼等老师教导,打下文武技艺功底。他现在依然记得当年自己偷懒不练功的情形,“现在不练功,将来必后悔”是当年李宝春的老师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经过几十年的磨练的他表示也想将这句话与现在的年轻演员共勉。

  两岸京剧交流不断 优势互补

  提到与大陆裘派传人杨燕毅的合作,李宝春的声音明显兴奋,“两岸京剧合作可以让大家互相学习,在表演中得到感触,在感触中得到提高,现在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十分有利于京剧的发展。”

  他说,现在台湾年轻京剧演员的基础不好,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而大陆这方面就相对强了很多;反过来,相比大陆台湾的京剧运营模式相对成熟,两岸间有许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加强两岸京剧间交流有利于京剧的提升。(董洁 李丹)

  李宝春资料:

  李宝春,台北新剧团团长,文武老生。河北霸县人,出身戏剧世家,承袭父亲风格,专攻文武老生。十岁进北京戏剧学校,坐科八年,曾受校长马连良及王少楼、杨菊芬、徐沅珊、钱元顺、马长礼等老师教导,1990年加入“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京剧推展小组, 1997年成立“台北新剧团”,1983年荣获意大利北方戏剧学院荣誉博士;1987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亚洲杰出艺人; 2001年获“白玉兰奖”。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