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一场车祸几乎让他离开这个世界,但也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希望。
2007年10月28日凌晨,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里,正在全力抢救一名在车祸中受伤的、生命垂危的人。他的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是从他身上的证件才得知,他是台湾人,是台湾财团法人两岸交流基金会驻北京代表——张家瑜先生。
原来,张家瑜是应盘锦市外经贸局的邀请,到盘锦商讨招商引资的大事。为了赶时间,才搭乘夜班车,不想却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孤身一人,独处异地,又发生了车祸,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张家瑜都还有些后怕。“要是没有盘锦市医院的抢救、没有当地政府和交通大队的帮助,还真不知道会怎样呢。”
当时,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张家瑜全力抢救,经过52天的精心护理,才使他转危为安。住院期间,张家瑜还收到了当地政府和交警大队送来的鲜花、水果、营养品。
“一个普通的台湾人能在大陆得到这样的关怀,觉得很温暖。我现在听到东北话还是觉得好亲切,特别是当时护士小姐一天要问上好多次的那句‘得不得劲’。”张家瑜十分得意地向笔者展示了他那并不太地道的“东北腔”。
说起在大陆的经历,张家瑜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他说,之所以来大陆投资创业,其实还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20年前父亲的一句话——台湾的未来在大陆,对我影响深远。所以,我应该算是比较早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之一。”张家瑜告诉笔者,他1994年就在江苏昆山投资了,接下来这十多年中深刻感受到大陆的巨大变化。
两岸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大陆是个巨大的市场,这一点是大多数台湾人的共识。所以,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大陆投资创业。张家瑜说,“不仅仅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能很多你们都不一定去过的地方现在也都有台商的足迹。”
张家瑜现在在盘锦也有了自己的投资项目。对于盘锦的情况,他是如数家珍:盘锦有300万个蔬菜大棚、有世界最大的芦苇草田、有大面积的大米种植。假设一部分的大棚可与酱瓜食品业者合作,一部分的大棚可发展成专业的花卉养殖;而芦苇草和粳米的稻杆能做出可分解无污染的花盆。“农业是近年来台商投资的热点领域,许多台商经常到大陆各地考察,为的就是发现机会、创造财富。”■ 魏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