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的波斯菊,在长沙绽放(张弛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19日长沙消息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1987年,第一批国民党老兵踏上返乡探亲之路时,曾仿贺知章诗句以自况。20年转瞬即逝,台湾前往大陆的民众累计已达4583万人次,目的也早已不只是探亲。广大台胞如今可以在大陆投资兴业、求学深造、就业就医。两岸间不但实现了通邮、通商,并且还以人员交流为基础,在经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科技、学术等各领域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交流热潮。如今,湘台两地不仅经贸交流红红火火,农业合作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湘台经贸交流红红火火
地处大陆中部的“鱼米之乡”——湖南,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独特的湘楚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目前,来湘台胞累计已超过170万人次,湘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也因而迅速发展。到2007年6月,湖南省累计引进台资项目1700个,实际引进台资18.61亿美元,台资在全省引进外资的规模和总量中稳居第二。湖南省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因投资环境的改善,及岛内企业的西移和沿海企业的内移而进入了快车道。
而来湘投资的大部分台商,选择了落户在湖南的省会——长沙。截止2007年6月,长沙市台资企业总数达到476家,投资总额13亿美元。仅今年上半年,落户长沙的台资企业达12家,到位资金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旺旺集团、普罗集团、五福食品、大洋机车等台资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其产品已家喻户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他们都是在湖南省台商投资区迈出了投资大陆的第一步。
位于长沙近郊望城县的湖南省台商投资区,2001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来,按照“专业立园,特色立园”的总体思路,本着“突出重点,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食品工业和台资工业两大特色,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医药、现代农业和新材料及机械加工制造为主,兼顾发展其他产业的格局。2006年,园区台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6.2亿元,实现财税收入1.04亿元,占据了望城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今年秋天,以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开发为主打的台资企业——新东阳农场的入驻,更为湘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新东阳架设湘台农业交流合作新平台
新东阳农场(湖南)有限公司是台湾新东阳集团在湖南设立的子公司,旨在通过结合台湾先进的农业发展开发理念,“建立21世纪新型农业经济带和农业观光区;建立科技含量高、建筑形式现代化,代表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精品农业园”。农场基地面积约2000亩,项目投资预计3000万美元。农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休闲农业及精致农业复合园区、精致农业研发基地及示范区和以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推广等综合性的市场推广为主的农业推广中心。
提到选择长沙望城的原因,总经理陈宗泽先生打开了话匣子,“长沙是个很有活力、很有朝气的城市,近几年的商业发展速度也很快;而且,这里的纬度和台湾相近,气候比较适合有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生长;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认同我们提出的精致农业这一理念,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上的积极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在与陈宗泽的对话中被反复提到。“提升大众生活品质本身就是新东阳集团的宗旨。我们希望通过两岸农业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将台湾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给当地农民,建立技术型、规模型农业。这样一方面加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收入,一方面也加强了当地农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今年十月,新东阳联合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举办了首届“两岸农业论坛”,其主题就是“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之发展”,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十名重量级农业专家与学者。新东阳农场提出的“永续经营,魅力农村”发展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许。
“未来新东阳农场将扮演一个恰如其分的农业企业平台,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及新品种展示基地、先进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尤其要成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陈宗泽望向姹紫嫣红的波斯菊园,满怀信心。
两岸交流20年来,从无到有、由暗到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如今,台商不仅仅为各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在搭建两岸交流与合作平台上都起到了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随风摇曳的波斯菊,跨越一道海峡来到长沙,在这片红土地上绽放出一样美丽的花朵。在两岸交流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的今天,台资企业在大陆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张弛)
姹紫嫣红的台湾波斯菊 (张弛 摄)
试种期间的台湾果苗 (张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