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特点和意义

时间:2009-07-13 08:41   来源:中国台湾网

  香港中评社今日刊登评论员李家泉的文章表示,为期两天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经闭幕。这次会议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进入新时期的形势下召开的,规模盛大,盛友如云,成果丰硕,是非常值得祝贺的。可以肯定的说,今后的两岸关系将会继续沿着这次会议所确认的和平发展方向前进。

  

  原文摘录如下:

  这次会议有几个值得重视的新特点。第一,诚如贾庆林在会议开始致词中所说,本届论坛是首次以“推进和深入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而这以前的四次都是“以经济议题为主”。第二、与会人士代表性广泛,包括政党人士、文化界、新闻界、教育界、宗教界、经贸界和学生界,共500余人与会,其中最受外界关注、且是首次参加、来自民进党的许荣淑和范振宗两位重量级人物所率领的部分人士。第三、国共两党对这次会议都特别重视,参加的高层领导人士众多,代表蓝营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都派了要员参加,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更亲率党务人员、政策会成员,以及该党的智库人员等,共30余人出席。大陆这边出席的领导人和学者也很多。

  会议突出了文化教育方面。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文化和教育其实是分不开的。贾庆林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话说得很深刻,我很赞赏。以前的四次论坛,重点都是谈经济,这当然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经济利益是一切利益的基础,是牵动千万人心的大事,不能不先抓。过去抓,今后还会继续抓。既抓经济交流,也要抓文化交流。如果说经济是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而文化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华文化乃中国人的“根”,根深则叶茂,根衰则叶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在台湾两次大搞“去中国化”运动,是要刨中国人的根、中华民族的根,以为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创造条件。这都是他们的“毒招”和“狠招”。我们今天,要在两岸间大搞文化教育交流,一个重要意义上就是要对此进行消毒,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经济”和“文化”,这是两岸关系中的两座“桥梁”。去年12月,胡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六条”,就不仅强调了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也同时强调了“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光芒四射,在当前的形势下,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正像胡总书记在第二次“胡吴会”时所特别强调的那样,这“既有巨大需求和潜力,也显得更为重要”。
 
  这次论坛会的最大收获,是与会者的思想沟通,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使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认同,成为全体与会者的“最大公约数”;大陆的相关部门如文化部、教育部、新闻机构等,还在会上推出了一系列充满善意的惠台政策措施。与会人士也就今后有关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和具体实践等,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建议。会议最后是由双方主持人分别作了总结性发言,相信这一次的会议精神,对今后两岸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里,我还想顺便谈一下民进党的大陆政策问题。我们注意到,这次民进党的部分人士与会,是在冒着党内高层的封杀、反对和巨大压力下前来的。虽然会议名称并未涵盖民进党,似乎是民进党反对的一个理由,但那纯粹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且是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民进党高层对于这样会议一向坚持敌视和反对的态度。但愿民进党高层能够对此有所反思。须知目前两岸的交流与和解已是不可抗拒的大势,诚如孙中山先生所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诚非少数人的主观意识和一厢情愿的政策所能防堵的。

  民进党高层中还有这样一种论调,即你大陆不让我搞“台独”,我也不会让你搞“统一”,两岸将长期处于“独不了、也统不成”的中间状态。而且,他们认为“只要这种事实独立现状维持得够久”,则“台湾人的独立意识必将发展至牢不可破的地步”。因而,满有信心地认为,“只要有耐心,时间其实是站在台湾这一边”。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许多民进党人,至今仍生活在幻想和迷梦之中。然而这同样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唯心主义幻想,是肯定要破产的。他们有这种幻想,这是他们的“自由”,然而台湾人民何辜,却要让他们继续跟着民进党人这种幻想去受罪、受苦、受害、实在太不道德了。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