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称赞“胡吴会”为“两会”协商营造乐观氛围

时间:2008-05-30 09:0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文章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日前终于在善意的氛围下会面了,双方除了确定六月中旬让两岸“两会”复谈,虽然直航等问题都还得要等后续的两会协商后才算正式拍板,但至少这场吴胡会的成功,已经为六月启动的两会协商营造了乐观的氛围。

  社论说,看到国共两党高层握手寒喧的画面,实在令人感慨万千!这两个政党对立斗争了大半个世纪,种下多少历史恩怨?如今两党领导人都将“和平”标举为最高价值,都宣称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最前面,回首前尘那一页页国共斗争史,曾让多少世代的青春岁月、生命记忆,绑在这滚动的大历史洪流里?如今这一切俱成历史陈迹,说它“一切尽付笑谈中”好像太轻,但好像也只能说“一切俱往矣”,不是吗?没有这一页复杂纠结的历史,也就不会有今天这般复杂难解的“两岸关系”了。

  无论历史的过往如何,终究还是只能交给史家去评断。而怎么书写未来历史的任务,还是操持在新世代的手上。该怎么让未来的两岸关系迈向和平的、和解的、对话的,再进一步进展到合作的、互利的状态,机会其实也操在双方领导人的手中。仅就这一点而论,先是博鳌论坛的“萧胡会”,然后再推进到这次的“吴胡会”,可以看得出来,两岸执政当局从迂回试探到正面对话,都付出了相当的心力,双方都在语言修辞上细心斟酌,所有可能引发彼此敏感联想的字句都尽量避免;双方也都在传达善意的论述上悉心布局,好让彼此都有各自的诠释空间。

  某种意义上,这种语言工程的重建是必须的。毕竟两岸对话的中断,乃至长期的对立僵持,除了彼此零和对抗的挑衅外,很大部分就是肇因于双方长期恶言相向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当两岸不再在对方的语言中挑毛病、作文章,而是致力寻找彼此的最大公约数与善意,自然也就转而形成良性循环了。

  社论最后表示,不讳言说,两岸过往都对“前提”的坚持一步不让,永远都是“先要对方如何如何……,才能如何如何……”,结果落得双方都在努力“钻牛角尖”,最后当然是什么都谈不下去。如今两岸显然都学会了暂时搁置争议,说是“存而不论”也好,说是“各自表述”也罢,至少都愿意求同存异,也都愿意让对双方都有利的部分议题“先行”,等到累积了一定的互信基础,再往更敏感、更高层次的议题推进,只要维持这种“务实”的态度不变,那么一步步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模式,就一点都不困难了。真的,斗争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两岸政治喊话的年代也该过去了,如今何妨都集中在实质问题的解决上,各自发挥智慧呢!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