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货膨胀压力一触即发,扁当局只有求神相助。(原载台湾《联合报》)
最近半年,台湾岛内各种民生物资的价格都在不断飙涨,“主计处”似乎是依据旧石器时代的公式在计算物价指数,总是坚称岛内物价“平稳”,涨幅有限。在原油价格涨至每桶近百元,面粉、蔬菜、玉米、鲜奶、面纸等全面涨价的情势下,民进党当局终于理解到物价上涨的严重性,开始正视物价问题。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但是民进党高官的“正视”,却未必是件好事,也许台面上大官多为推“入联公投”的好手,平日勤耍嘴皮、善体上意、好斗政敌,就是独缺处理政务的能力。于是,对于物价问题,他们只知道胡乱点名“公平会”、调动特侦组、压迫检察官打压物价。而“行政院”居然由“秘书长”陈景峻出面“保证”油价已达最高点。这都显示民进党对于市场与经济的掌握,完全在状况外。
物价,当局该不该管呢?一般而言,价格是市场机能的灵魂;除非台湾不再是自由经济,否则当局断无全面干预物价之理。当然,对于囤积物资、炒作行情以获暴利的,若是影响民众生计之均衡发展,依法当局就可以管。然而这一类的管制,也要依“刑法”十九章或其它相关法规行事,不能够为了选举而违逆市场法则、强行掼压物价。基本上,一般物价是市场供需交互影响的“结果”,当局不但不能管,即使想管往往也管不了。
社论举例说,出租车是准大众运输工具,其费率上涨需要经地方政府审核。瓦斯是公用事业,其费率也受到地方政府管制,涨价必须经行政部门精算核准。但是对于其它米、糖、菜、肉、奶、纸等物品,杂货店或量贩店要涨要跌是经营者的决策,除非戒严或动用当局紧急处分,任谁也没有权力干涉。官员即使去大卖场看到面粉涨价,又能用哪一条法律禁止?天下又有哪一处的自由经济,是不准店家涨价的呢?
如果面包贵了,老百姓就只好少买面包,改买其它物品。如果所有东西都涨价、只有荷包变薄,那么人民就自然会质问当局“拼经济”的成效。如果当局拼命以预算去吸收物价上涨,那也绝对成不了事,因为羊毛终究还是会出在羊身上。当局预算不足就得发行公债、平抑物价支出过多也会排挤其它公共支出,最后还是由老百姓吸收恶果。无论如何,当局可以对物价喊话,但真要去大规模管理物价,坦白说,古今中外还没有成功的例子。
社论认为,以台湾这种小型开放性经济而言,除了土地这一类非贸易财,其余绝大多数的商品价格都是国际行情的接受者。面对全世界原物料价格都上涨的趋势,台湾根本无力改变。当国际原油价格涨,台湾就遭殃;当国际钢筋价格涨,中钢就乐得眉开眼笑。台湾虽然不是鼻屎小国,但是在国际市场中,绝无影响价格的能力。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可与“行政院长”的勇气绝无关系。民进党“立院”党团那一群“立委”,大可不必因为物价上涨而质疑张“院长”的适任性。
总之,物价上涨除了极少数寡占者联合行为、或菜虫米虫等黑道把持之外,是根本管不了、也不该管的。问题真正的症结是:物价拼命涨、但绝大多数民众的薪水没有涨。过去七年间,台湾的旧产业出走、新产业未见生机,台湾的经济成长多靠出口在支撑,但外销订单的代工收入却多已外移至中国大陆,因此大多数的出口收入成长都流向了经营阶级,一般民众的荷包却是日渐羞涩。社论指出,这整体经济的困境,才是今日民众对物价上涨难以忍受的原因。
物价涨,当然令人不安。但民进党大员上至“行政院长”下至“秘书长”、“部会”首长、“立院”党团,面对一个涨价风波,却暴露出自己对经济运作的茫然、对“公平交易法”的无知、对自由市场的蔑视,这才是最令人民寒心之处。
社论最后表示,听说“入联公投”目前已有两百多万人联署,这没什么了不起。民进党如果发起一个“台湾抗议全世界原物料价格上涨”的“公投”,把它绑上“总统”大选,搞不好会有一千万人联署。民进党当局对物价束手无策,也许该发挥他们的长处,办一场“物价公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