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岛内农业问题 台当局应拿出诚意

时间:2007-11-08 10:3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菜价像坐云霄飞车般上下剧烈震荡,不仅消费者怨声载道,农民亦苦不堪言。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刊文指出,其实无论是自然灾害或人为操作都是存在已久的老问题,虽历经政党轮替,但是农民生活似乎未获改善。当然,农民本身也该反省,为何每到选举,政客总能轻易获得选票,如此谁还会花心思规划长远的农业政策,用心解决复杂的农业问题;对于菜价是否遭到人为操控,相信农民多心知肚明,却未见有人挺身揭发黑幕,将菜虫绳之以法;甚至有人为蝇头小利,宁愿将生产的农产品透过场外进行交易;这些都是农民必须学着思考的课题。

  目前台湾农业尚属传统家庭式经营规模,先天的弱势加上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仍然需要当局在政策、技术、资金等给予大力的协助。然而从岛内农产品产销失衡几乎已成常态、中间剥削弊端未曾稍减、农家专业所得持续偏低、农业经营高龄化等现象,可明显看出若当局持续现有的施政与方法,恐加速农业问题的恶化。尤其面对后WTO时代,不改变就只有被淘汰一途,一旦岛内农产品供应不足,必须大量仰赖岛外进口,届时对于台湾的“国防”、民生、经济、社会安定等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绝对不是唱衰,而是必须正视的警讯。

  因此,文章认为,当局在处理农业问题时,必须采取新的思维与作法,让产业跟上时代的脉动。例如,为破除谷贱伤农,避免落入经济学里所谓的“蛛网理论”困局,就必须要让农民能有充分的信息来源,让他做出理性的预期,所承受的风险自然较盲目种植者低。当局应可考虑仿照岛内股市行情播报方式,于有线电视台购买特定频道,每天及时播报各消费地区各类农产品的最新交易价格与数量,甚至可请专家学者定期分析并作必要的倡导,农民只要打开电视收看特定频道,即可了解各个地区各类农产品的成交数量、价格,让农民得以掌握最新的交易信息,此有助于选择下一期种植农作种类的参考。

  目前岛内农产品普遍采用传统现货交易的方式,农民总是按照当期的市场价格来安排下一期的生产,这容易掉入蛛网陷阱。目前国际上透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作,来维持粮食安全、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并利用期货价格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以规避市场风险的作法已日渐普遍。目前台湾期货市场,主要是以金融股价类期货商品为主,尚未推出商品类期货市场。未来若透过两岸直接“三通”或结合中国大陆农产品期货市场之运作,这对稳定台湾农产品的产销与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相当的帮助,也可避免台湾农民与农企结束在台湾的事业,将生产基地移往中国大陆,对台湾农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再者,实施农业保险,让农民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减少当局长期的财政负担。目前全球约有四十多个国家实行了农业保险制度,这些国家大多将农业保险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转而以国家为主导,建立相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或者采取对商业保险公司给予资助、补贴等方式鼓励其发展农业保险业务,也取得相当的成果。当局可先就一些攸关民生的农产品如水稻、蔬果或高经济农渔产品如兰花、箱网养殖、鲔鱼等进行试办,同时针对岛内农业特性、基础生产数据建立、财政性支持、完善的法律保障、建立具影响力的农民组织、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等议题,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让农民与民众的生活更有保障。

  文章最后指出,面对后WTO时代多变的农业竞争环境,台湾需要有胆识、有定见、能知人善任的领导人,才能让台湾长治久安。若一心只想选举,终将为人民所唾弃。

 

 

编辑:张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