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股市10月齐涨的光辉,遮盖了美国次级房贷风暴留下的伤痛;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美林、花旗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最近相继公布财报,因次贷而提列的巨额损失出乎意外之高,不只执行长因此下台,股价暴跌,全球市场亦同受其累。台湾也是如此,“金管会”曾信誓旦旦地宣称“影响轻微”,上周却又公布新的伤势,而且还可能再扩大,导致金融股价大跌,类股指数再面临千点关卡保卫战;加以上周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最新竞争力评比,台湾银行健全度排名竟再沉沦至第114,台湾金融业自双卡风暴以来的营运冬天,何时将尽?
台湾《经济日报》今天的社论说,金融改革向来是民进党最喜欢端出来炫耀的成绩单;但从一次金改大打呆帐,让逾放比率下降到5%以下,到二次金改力推公股金融机构合并,广遭图利财团批评而喊停;再到去年底提出的金融市场发展套案,及至今年“内阁”改组后重启二次金改,其间风雨争议不断,台湾金融机构的获利能力更是先盛后衰。根据统计,台湾银行获利在2004年达到1,554亿元高峰后,次年因双卡风暴肆虐而腰斩,去年则因风暴持续扩大,整体更转盈为亏;今年上半年银行获利终见好转,原本以为冬日将尽,却又碰上冲击层面更广更深的美国次贷风暴,当反映受损实情的季报一一出炉后,丑媳妇还是见公婆了。
社论表示,早在8月初次贷风暴狂吹之际,我们就一直提醒当局、金融体系及市场要提高警觉;因为,复杂的金融商品设计及层层的风险转嫁,让这个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甚低,加以金融机构的资产评价都有不到最后关头不掀牌的恶习,市场难逃未爆弹一个个爆开的折磨。果不其然,“金管会”上周公布银行投资次贷相关的结构式投资工具调查结果,结果39家台湾银行中有13家踩到地雷,预估可能损失达40亿元;台湾银行的次贷投资部位,也比最初公布的404亿元大增近四成,达到563亿元。
然而,“金管会”仍然“嘴硬”,指称这些损失尚属台湾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还强调比大陆的100亿美元曝险部位少得多。问题是,金融机构在第一时间就没有诚实面对市场的质疑,现在的数字又有多少的可信度?台湾的银行健全度在WEF评比的131个国家和地区里,排名是近乎吊车尾的114名,其可能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信息透明度不足绝对是受访企业的主观感受之一,也是台湾金融业长期以来的问题。因此,“金管会”应彻底确查、从严评价金融机构的次贷损失,让所有的风险揭露一次到位;剥洋葱式的一层一层揭露,也一点一滴地削减了市场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终会导致永久性伤害。
另一方面,美林、花旗两大华尔街金融巨擘最新季报列计的损失,也远远超出风暴初起时的预估规模;证券分析师并预言,两大金融集团还留下更大的财务缺口,将等待本季再来评价。这显示,次贷风暴的震幅不只巨大,而且还将持续,甚至正扩散到信用等级较佳的住房贷款及信用卡、汽车等领域,而将使金融业本已捉襟见肘的营运更显艰难,一方面要解自身曝险部位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却又要面对违约率上升、消费意愿萎缩的发展限制;总体经济情势的变量增加,也让台湾金融业的营运环境基本面,难见明显改善的可能性。
社论最后指出,次贷损失可能扩大的内忧、世界经济成长减速的外患,让才稍稍从双卡风暴喘口气的金融业仍是愁眉深锁;然而,台湾金融业最大的发展困境仍在于两岸政策的限制。对金融服务业而言,跟着客户走出去,不一定就是赚钱的保证,最终还是要回到金融机构自身的服务特色与服务效率;但是,不跟着客户走,不只面临可能失去既有客户的风险,更是完全放弃发展新模式的可能,这对金融业而言是个终须面对的课题。因此,WEF对台湾银行健全度的竞争力评比虽然无情,但究竟是当头棒喝;“金管会”可别陷入情绪反应,应该用心思考为金融业开创新的机会,让金融业营运的冬天早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