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疯狂 陈水扁口水战打上瘾

时间:2007-11-02 09:3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说,不知从何时起,“爱台湾”三个字已经变成了若干政治人物的口头禅。一位电视名嘴曾经开口闭口“这就是爱台湾哪,乡亲”,随后成为模仿秀中的搞笑台词。但部分政治人物却是真把“爱台湾”当成起乩(编辑:神明上身则称为“起乩”,而整个过程则被称为“扶乩”)的咒语,经常口中念念有词,随手就向竞争对手的脸上画个道诀,指对方一定就是不爱台湾。这样的起乩、念咒、画诀的样板,许多高层政治人物的表演,真可谓是入木三分,颇有浑然忘我的乩童(编辑:乩童是一种职业,类似西方的灵媒)气势。但问题是,难道真能拿那些在口中念念有词的道诀祭句,来论定谁究竟爱不爱台湾?

  陈水扁批马英九,批到了其先父马鹤凌先生的骨灰坛。他说马老先生骨灰坛上写着“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就是没有写“台湾”。按照起乩境界的逻辑,这似乎就表示马鹤凌不爱台湾。由于“总统”参选人马英九是马鹤凌之子,再依照道符的推敲,当然就表示马英九不爱台湾。陈水扁还表示,马英九说台湾是故乡,都是假的;马英九为什么会“嫌弃台湾、讨厌台湾”呢? 

  社论说,对于陈水扁拿先人骨灰做文章,把马鹤凌的思考与马英九张冠李戴、由一句骨灰坛文字胡乱衍生“嫌弃台湾、讨厌台湾”的疯狂逻辑,极尽挑拨族群之能事,各媒体均已大篇幅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主要是针对政治人物的风格沦丧、台湾人民的道德危机、选举风气的全面败坏。在此,我们要对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提出剖析:一个人爱不爱台湾,究竟是要看他的所言所语、还是看他的所作所为?

  研究行为科学的人都知道,传统行为理论,是以性向去推测行为。例如,某甲信回教,我们就推测他必定不吃猪肉、可能多吃牛肉或鸡肉;某乙信佛教,则就推测他不吃荤、只吃素菜。但是像这一类由性向去推论行为的例子通常有其应用的局限。毕竟,像宗教信仰这一类可轻易区辨的性向或偏好种类极少,绝大多数的性向是问不出、量不准的。社会学者访问中国大陆与韩国的父母,询问他们是否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大部分的父母在社会压力下都会回答“没有”;但是在行为上,分明表现出对女孩的轻视。因此,是否重男轻女常出现言语与行为的矛盾。现代的行为科学理论早已放弃“由性向推论行为”的偏差推理,而改采“由行为推论性向”。换言之,如果父母亲对儿子与女儿有差别待遇,我们就会推论其心态上重男轻女;这才是先进的、科学的逻辑。 

  就拿爱不爱台湾为例吧。社论指出,在当今的政治气氛下,政治人物就算是白痴,也懂得在胸前挂上个“爱台湾”的牌子。虽然爱台牌人人胸前一块,但每个人心里真爱假爱,别人怎么样也看不到。如果要“假设”某人不爱台,再推论其卖台之必然,绝对只是口水战争,也落入“由性向推论行为的陷阱”。比较正确的作法,则是以其行为推论其爱台之真假。举例而言,假设一位政治人物及其家人极尽一切能力搜刮受贿、搞内线交易、四处收受礼券、用满坑满谷的假发票报销、纵容属下乔金控人事、破坏文官体制、伤害台湾和美国的关系、污蔑法官、撕裂族群、破坏台湾传统价值,这些行为就是不折不扣的害台湾。就算他口中大声地念“我的故乡叫台湾、母亲的名字叫台湾”,那都是假的,因为其行为已经帮助我们判定其性向。再若有人,把台湾渔船连同捕鱼执照一起卖了,使台湾捕鱼的配额因之减少,这样的行为就相当符合出卖台湾权益的定义;就算此人自比为爱台教父,口口声声爱台,音量宏大、中气十足,我们也很难相信其爱台湾,也是因为他的行为已经帮助我们判定其性向。 

  社论最后表示,陈水扁说,“故乡不只是嘴巴讲的”,这句话我们深表同意;同理,爱台湾既不能听嘴巴讲的,也不能看骨灰坛写的,而是要以实际的行为去判断。古人所谓“观其眸子、视其所以、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真是智慧之言。由陈水扁七年来的所言所行,对其爱台湾与否,所有台湾人相信有仁智互见的掌握与判断。至于他用什么语言说爱台、场合为何、音量大小、有没有格调、是不是为选举,此皆为演讲比赛之细节也,何足论哉! 

 

 

编辑:张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