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颇长一段时间,而台湾高中校长的任期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固定的任期制。因此,曾经在那样的年代里,新竹中学的校长辛志平,一干三十年,北一女校长江学珠一任做了二十二年。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各地不少具传统的高中名校,绝非凤毛麟角。
马英九在新竹参访竹中老校长辛志平故居时,感叹典型在夙昔,希望国民党执政的新竹市长林政则,能让辛志平入祀孔庙,这才又让人缅怀起许多默默在基层教育中奉献一生的典范人物。相较于许多功成名就者,多半会凸显他们所受的大学教育或留学欧美的名校,高中阶段则显得被忽视。
台湾《联合晚报》昨天发表社论说,就像竹中培养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常常会回忆求学阶段新竹中学对他的启蒙一样,许多人是在高中时期,或者由于好的老师的启迪,或者由于该校校风的自由开放,而使得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人生、对前景的好奇与试探,这就让他们未来的生命,比一般孩子要多出一些新的可能性,甚至套句现在流行的话,他们会因为遇到好的高中校长、老师,而有了“赢在起跑点上”的机遇。
文章还说,这些各地名校高中的老校长,多半有着相近的背景,就是一待十几二十年,他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辈子的志业就是到此为止,既“不求闻达于诸侯”,也不想去捞个啥子“部长、局长”之类的学官;他们很接近孔子讲的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在他们眼中,学生无分族群、省籍,校长老师亦非高高在上。他们泰半不会只重视升学率,而是在升学压力很重、升学管道很窄的年代里,尽量去维持校园内四育并重的可行性,像常被称道的辛志平,便让新竹中学至今仍维持五千公尺长跑、游泳课要过关、音乐教育并重的传统。这些早年高中教育家能坚持的信念,现在既然讲究教改了,何以反倒做不到了呢!
可见事在人为,让有良知、有理念的校长放手去干,绝对是最关键的一环。现在的高中校长是否有类似,值得后人一再称羡的作为?我们相信一定有。但是现行制度与框架,是否肯给他们空间?校长们是否又敢拿夙昔典范,鼓舞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