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月25日是俄罗斯的“塔吉娅娜日”,也就是“大学生日”。自2005年时任俄总统的普京签署总统令,把每年的1月25日确定为“大学生日”至今,每年的这一天,刚刚考完试的俄罗斯大学生都以自己特有方式放松甚至放纵一下。今年1月25日,俄境内共有7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庆祝自己的节日,但在这些庆祝活动中,有些快毕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却没有往常那么轻松和高兴。
尽管不少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已基本结束,但这场危机对俄就业市场的冲击却仍在发酵。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1月28日最新公布的数字,俄2009年失业人口净增160万人,达到640万人左右。据俄经济发展部预计,2010年失业人口将继续上升,并于今年年底超过700万人。俄业内人士估计,除政府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外,目前还约有200万人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这些人或者被迫休假,或者拿不到工资,随时可能加入失业大军。为刺激就业,俄政府今年计划拨款363亿卢布,用于职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创造公共服务岗位等领域,但这些措施中,直接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却很少。
俄媒体近日预测,俄罗斯2010年将有10余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无处可去。
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遇,某大学生就业知名网站负责人安德烈·米罗诺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在,俄罗斯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许多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工作。当前的科学发展和技术更新换代都特别快,四五年前上大学的青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到毕业时已经落后于实际科学水平。比如,许多学习石油开采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发现,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早已过时了。”米罗诺夫强调:“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大学毕业生的错,造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从而出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高校师资水平下滑等问题。”
俄国家储蓄银行行长、前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在1月21日召开的“俄罗斯与世界:新十年的挑战”国际会议上指出:“俄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就包括劳动力的质量不高问题。虽然俄一直为本国的教育体系自豪,但高校如今并不能培养现代化人才。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接受市场经济教育,没有打下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俄某大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奥莉加也承认,该公司在2009年全年没录用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她说:“如果两个人同时应聘一个职位,一个应聘者是有工作经验没有学历,另一个是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我们通常会录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俄《生意人报》1月25日报道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俄各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是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实际就业局面。在就业机会减少的同时,各用人单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出的月薪水平,与金融危机前相比也大幅缩水。以经济最发达的莫斯科市为例,金融危机爆发前,拥有大学毕业学历的雇员月薪可达3万卢布,但现在的月薪起价只有1万~2万卢布。而且,俄大学生就业市场目前的供求比例还出现了严重失衡,投送简历的数量比就业岗位多出一倍。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年轻人中最热门的工作是市场和广告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和金融从业人员,但用人单位最稀缺的却是销售人员、快递员、呼叫中心操作人员和电脑程序员等。俄猎头公司认为,目前用人单位更想得到“低成本”的员工,而不是对薪水和工作前景有较高期待的大学毕业生。
为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俄教育部决定,2010年将公费研究生的录取名额增加1.8万人。今年1月19日,在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主持召开的俄社会发展问题会议上,俄教育部部长富尔先科宣布,自愿到俄罗斯各个中小学当老师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未来两年内每人每年将得到25万卢布的政府补贴。目前,俄罗斯共有5.35万所中小学校,其中3.43万所在农村,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面临着教师数量不够、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俄政府通过这一举措,既可解决中小学校的师资问题,也可引导大学毕业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国立莫斯科大学毕业生马伊谢耶夫就对记者说:“我是学化学的,我的个人简历寄给用人单位半个月,对方就答应要我了。”而对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显然更大。为此,一些学校想出了“定向培养”的新办法,这些学校与石油公司等大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企业在这些学校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直接要求这些大学在教学方面有所侧重,培养“定向生”,使学生在毕业之时能达到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更多的俄罗斯就业问题专家,建议本国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要保持更多的理性,不应单纯追求高薪水,而是更多地考虑未来提升空间以及增加工作经验。鉴于短期内就业市场不会有根本好转,分析人士建议大学毕业生多积累工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应努力学习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