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首页-视频-视频新闻-涉台新闻

詹宏志:台湾网络产业的几个特色

2009-07-08 10: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罗旭婷

 

网络家庭国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詹宏志

  中国台湾网7月8日北京消息 2009年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7日上午9时在北京开幕,网络家庭国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宏志发表演讲,题目是《台湾网络产业的几个特色》全文如下:

  各位两岸互联网产业界的前辈与朋友:

  大家好!

  我是詹宏志,今天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来参加这次盛会。

  这个演讲环节的主题是“回顾与展望”,要我用1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台湾过去20年发生的事和未来10年发生的事,30年用15分钟不太容易,所以我想到一个方法,也许找到一个大历史的眼光,我们有机会把30年看成三分钟。也是用这样的方法,也逼迫我去找大家都能说出台湾互联网发展的某些现象或者是数据,我觉得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也可以回去找。这里面有几个性格上的不同,独特的在这个地区里面产生了一些细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想台湾互联网发展是有一些特色,因为地方小、人口密集。前不久TWNT、TWIC的一个新调查看起来现在台湾上网的人口是1700万人,相对于总人口的2300万人,人口普及率是74%,这当然是一个小地方容易完成的事。但是里面有很多发生的特质,用整个台湾过去发展的历史来看待这比较容易想。

  我想到有一次,也是七八年前或者是更早,有一位在大陆媒体界的朋友,也算是半个前辈虽然大不了我几岁。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他谈到台湾的资讯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电脑相关的数字产品和相关的制造能力。他突如其来地在车上问我说,台湾凭什么成为世界资讯产业的重阵?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探问来历,也有一点质问的意思,台湾为什么有这样的机缘。这个问题也问得很关键,说不定是历史的偶然,使台湾有这样的角色,这些偶然显然也要有一些必然性的社会条件,这是才能做到的。我当场一下子答不出来。

  我回到家仔细想这个问题觉得,如果早二十五年在台湾某些地方,如果是新竹地区一片水稻田的时候,我给人讲这里将来会出现资讯工业的重阵,或者是出现全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的晶圆代工厂,还要产生笔记本电脑70%以上的台湾企业,那个时候不可想象,这是台湾第一个高新科技园区新竹科技园区所在地。当时没有人预见这样的事情,后来因为因缘际会这事就发生了。后来我回去把它写成了文章,回应了中国大陆的这位朋友,说我也许可以给你三个名字,这也许是象征,不能代表那个人,那样的力量说明了台湾为什么姻缘凑巧地在分工当中占据了第一名。

  第一个提到的人名是王永庆,他代表了台湾第一代的现代化的企业家,台湾也有企业家,更接近于家族企业、家族工业,爸爸妈妈杂货店的经营概念。到了王永庆这一代,有一些企业家开始要问管理是什么。70年代我看王永庆提到这样的观念,管理就是点点滴滴求其合理性。关于一个企业里面所面临的问题,所决定的任务、所做的每个任务都要问这个工作归根到底最佳的执行模式、最佳的管理模式是什么。这样的概念一问,就把传统的企业带到了现代的路上,从此之后,他要一样一样东西追求他的“最式”解决,每个问题都要问到归根到底。

  他一点一滴建造了台湾小的工厂、大的工厂、大型的工厂跟世界竞争的工厂。台湾在过去40、50年间创造了一个制造业的基础。台湾的企业家拥有一个深厚的可以盖工厂、管工厂的基础,我觉得这是条件深厚的。当时可能一开始重心是放在石化业、纺织业和其它产业。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资讯产业,仍然具备了这样的基础。盖工厂、管工厂是台湾企业界里面有累计的一个遗产。

  第二个我要提的人名是李国鼎,他是台湾当局的官员,是一个财经政策的规划师。这样的一位财政政策的规划者,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代表的是一群这种思想的人。他们不仅仅希望台湾有国际化、自由化的经济发展,他们还主张通过对科技的重视来创造一个有科技基础的经济体。这件事使得台湾几十年政策上对这里有很多的关注,可能深刻到我们日常生活都以为理所当然。

  比如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的世代所有台湾读书的男孩子都被强迫去念理工,这里面有一些人文悲剧,造就了台湾有丰沛的物美价廉的工程师基础。早期我在台湾的时候,认为都有这么丰厚的工程师存在,等我去香港的话,找到这样的工程师不容易,反而是找到财经人物更容易。因为他们没有对于理工科和科技的重视。到今天的互联网业,我们一招募就有一流的工程师都会来,这不是社会理所当然的存在,这是社会做了某种资源的选择。

  第三个我要提的是施振荣,代表的是当资讯产业刚刚在全世界发展的时候,台湾想进去的时候出现了一群企业家,这是也很好的教育、很好的估计观,有强烈的企业治理的概念,有很强的雄心壮志。他们不仅仅是把台湾所在的地方当作是他们可以活跃的舞台,他也没有依赖台湾这么小一个腹地来做它的市场,他们面向全世界、服务全世界。这个概念先存在那里,当台湾选择了资讯产业、资讯工业、资讯产品制造业的时候,这些条件相机相当,也许选择资讯工业的事是历史上的偶然,但是能成就这些事是历史的必然,是有一些社会积渐的条件。这些条件和力量,到今天为止还继续影响了台湾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台湾互联网产业特色之一,是有严谨而且细腻的工程师的文化,台湾有大量的理工科的学者,有大量的工程师,而且女工程师也很多。这些工程师传承当中有严谨的文化,有细腻服务是要把某个细节做到国际标准,或者是更高国际标准的要求。

  工程师文化也是台湾高等教育里面的一种特质,台湾的高等教育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投入了互联网的研究和创造学生的接触和试验的环境当中。台湾的学术网路是台湾的当局几个部门和几所重大大学在1990年建立的,而之前几所大学也已经有实验性的网路。

  如果台湾的应用不是用整个来看,用社会来看,是在8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启的。所以,互联网产业是在1995年、1996年才开始,我那个时候投入到互联网的产业。我进来的时候已经有非常多有经验的学生可以做我的老师,他们已经有7、8年在学校的网路的环境里面,他们可以经历互联网的力量和架构,他们有工程的经验,他们有建站的经验,他们有管理网站的经验,尽管当时还没有网路的产业。
   
  高等教育的投入极早,给社会培养了大量后来产业刚发起的时候所需要的人才的来源。到今天台湾的各种高等教育部门也继续作为网路新生事业的摇篮,学校有域城中心、网络的设备、供学生做试验甚至是带有商业性的实验,过去台湾学校里面的服务后来发展成为有价值的产业的价值。像无名小站后来由雅虎收购,完完全全是从学生领域出现。这几年出现了像推推网这样的服务,这也是从学校里面首先发展出来的。学校的网路到今天非常发达,学生自主主持某部分自己网路的服务是有经验的,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了网路企业工作的人才来源,也是创业力量的来源。

    台湾在网络产业发展之前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完全没有商业色彩的网路的发展,今天为止,我看台湾网路产业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地感觉到台湾网路里面有底层很强的文化。对奉献、分享这件事的概念,当年从无商业的学术网路里发展出来这种概念,仍然主宰了网路活动的某一部分。其实,企业已经那么发达了,企业里面也有底层的声音,希望不是只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因为网路在教育部门发展过程中是由学生自行管理的,网络自治的文化小有基础。今天在台湾谈网路治理这个概念不难沟通,网路在个别的应用上有约束自己、集体约束的相关的概念。这种不负责任的现象在网络上不时可见,这种达成总体平衡的能力在台湾里面是能自行做到的。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台湾只要发起维基类,共同合作的学术类的活动,通常能够得到很大的反响。

  我们还记得一位台湾的年轻网路新时代的人物朱先生,在台湾希望发起所有有学术背景的人能上网当义工,共同把MIT学校的课程译成中文,短短一年之内,译出了完全由民间自愿志工的参与译出了200多课程的翻译出来,震憾了美国原来的MIT授权人。

  对台湾的电子商务我觉得被讨论得不够多,但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台湾的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我提出来全世界有三种最重要的电子商务模式,第一个是我们熟悉的亚马逊,这可以称为大型网路零售商的模式,有一个网路零售商直接面向消费者,这种规模很大,在某个地方的网友对他有认识,某种程度上可以用到他的服务。第二个重要模式是eBay创造的拍卖平台的模式,是全世界熟知的模式。第三个模式是发生在亚洲,是从日本发展出来的乐天市场模式,是大型网络开店平台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大家来讲是耳熟能详,但是每个社会的发展却不均衡。

  拿日本来讲,这有一点判断的标准,我认为日本有eBay模式,因为日本雅虎做拍卖非常成功,整个社会几乎都参与了这样认识形态的力量。


  日本当然有自己独创的非常成功的开店或者是大型商城的平台模式,像乐天市场的模式,这在日本。在我心目中,日本没有亚马逊的模式,尽管他有亚马逊。亚马逊日本的分公司在日本看起来不像是一种模式,因为跟网友的互动经济关系不重要。

  再看韩国,韩国的公司很发达,大大小小专业或者业余都在开网站拍卖的模式,没有亚马逊的模式也没有eBay的模式。我认为大陆只有eBay模式,就是淘宝网,很像乐天的东西是阿里巴巴,但是不太一样,但是也没有我心目中的亚玛逊的模式。其实亚马逊已经在大陆买下了卓越网、卓越网和当当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型的B2B的网站,但是都不够大,比台湾的博客来网站要小。说明了这样的网络模式在大陆上没有发展成为像真正的亚马逊。

  我从这样的角度看,台湾社会三种模式平均发展。大型网路运营商有好几个,开店平台有好几个,包括乐天也到了台湾,拍卖平台也好几个,也是非常茁壮的力量。

  这些模式里面,大型网络零售商成熟过程有一个历史的背景,但是台湾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我心目当中觉得也非常值得一提。在1998年台湾曾提出百万商家上网的口号概念,当时并没有完成。今天我们回头看可以明白,如果在交易环境里面,个别的技术解决方案里还没有普遍化成熟之前,要每个中小企业独立完成经流、物流、所有技术的开发是不可能这件事做不到,尽管台湾有足够的商家是有企图心、很活跃、很热络的活动力。

  但是在后面几年,台湾开始发展乐天模式的开店平台或者是商城平台的形式出来之后,大型平台提供的主要的解决方案,把技术问题变成是一个像刚才高副理事长提到了PaaS  或者是SaaS,这里更像是PaaS,也包括了SaaS,这样的环境不需要再跟技术搏斗,直接进入到商务服务的本身,直接进到交易建议的提出。这造成了非常热的关心,如果在台湾跟工业促进会我们说“支策会“的估计,B2B太大了,如果是B2B和B2C在台湾现在应该是有3700亿新台币,这是相对于其经济体非常显著的。

  因为有了这样平台的出现,再加上拍卖平台里面有大量的不完全是业余的拍卖者,拍卖者里面有非常多的专业的店家的参与。中小型商家在台湾传统上本来就活力无穷,本来我应该这样讲,这不就是台湾了,亚洲地区中小企业都活力无穷,大陆也是如此。

  在这些中小企业活力很强的社会里面,专业和业余界限模糊,业余的卖家只要一次成功,只要不是教科书上贩卖,一卖成功就去进货了,马上成为专业卖家,这是积极的,社会很容易促成创业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创业的新空间,有非常多的新服务。第一个店家是开在网路上的,第一个被社会所熟知的服务是出现在网路上,当然有很多意思的事是传统企业的转型,传统的糕饼店变成了电子商务的商铺,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

  电子商务有周边作为条件连带发展,共同发展。台湾的电子商务现在能以这种普及发展的速度,当然有非常完备的经流、支付可以用ATM、信用卡、便利商店到店取货、付款。现在法律上也允许大家在电子商务上把统一发票用电子图档送达,电子发票的概念已经完成。物流也是一种特色,一个人口少聚集的地方原来有相当的效率,现在竞争的标准有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的供应者能做到非常快速的到货的服务,像24小时保证到达的服务。或者是在全世界都非常少见的,用便利商店作为到货取货的付款。便利商店在日本也是高度密集的一个社会,这方面没有成为事实,在台湾这是成为了事实,像熟悉并且选择店家。现在物流是变成开放性的架构,任何的业余卖家都可以在A家自放商品,消费者可以在B家取货,A置B取这也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陆陆续续在台湾完成的。

  另外我也非常想讨论,也提醒大家观察,因为这是还没有完成,但有可能是非常深刻的影响台湾互联网接下来发展的东西,就是一个创新的小笔电,或者是大陆称的是上网本所带来的新的行动世界,原来在无线的上网有一个新的想法。小笔电原来可能在华硕第一次提出EPC的时候本来以为是简易PC,给电脑能力不充足的人使用的。但是电脑的玩家注意到这么小的体积这么好的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所以简易PC就带来了新的上网本。

  这也刺激了电信业注意,在做3.5G上网的急转折,这种想法也让电信业者在今年里面、明年当然也是,他们共同都想要大量的开发作为成为新的3G或者是3.5G用户的来源。今年电信业的估计台湾会有250万人,也有人估计是350万人。350万户转用无线的电信服务来作为上网的接入途径。这使得ISP重新又回到了走电话线的路,好象是80年代。这也让iPhone和小笔电呈现了两个对比,到底在无线上网方面,是可以让PC变得移动还是移动变成PC,有可能在台湾电信的推波助澜之下,可能会完成因为小笔电成为无线的上网环境。

  我来不及提到台湾的各色发展,因为台湾是小而美的环境,因为小集中普及,每个环节都有细腻的发展。这些发展使得它在今天的网络发展中形成了某些特色。所以我也想提出这样的建议来,如果台湾跟大陆的业者要进行合作,他们应该合作什么?我第一个想法是市场流动当然还有价值。台湾的业者来跟大陆的业者一起合作开发,大陆市场都非常有价值,大家都明白。可是大陆的业者和台湾合作,开发台湾的市场不会认为很值得,从大型的网络商例子来看,尽管台湾成熟,尽管未来再放大多少倍,尽管没有大陆那么大,但是能立即地完成某种营业规模,市场合作很有价值。

  当然双方怎么样通过交流、学习,产生相互的学习。大陆的互联网发展架构和大型行动是非常有特色的,全世界少见。台湾的发展细腻和服务非常有特色,这两种经验应该交流。

  第三个交流的建议,对我自己非常不利,我觉得还是得提。人才值得交流,有一次当当网的创办人李国庆先生说,台湾的工程师又便宜又好用。便宜这句话是因为台湾的互联网市场不够大,工作人员来到某个层级,随着到了一个地步,待遇又再更高不那么容易。大陆互联网人才全世界争抢,抢的结果是很优秀的工程师会变得很昂贵,那个时候会发现台湾的工程师没有那么昂贵,所以做开发工作请台湾的工程师也是新的途径。

  台湾的人才必须要跟大陆的重点大学合作,能产生6000、8000或者1万这样的人才的规模,台湾也需要这样的东西。人才的流动对我这样的业者,未来的成本会更高,我也希望他们更好。所以我也要提醒人才的交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更多台湾新闻

更多新闻发布会

更多涉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