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首页-视频-旅游-大陆旅游

龙泉青瓷官窑之谜

2008-11-05 14:15     来源:央视网     编辑:罗旭婷

  

  

  

 

      这里被称为中国的青瓷之都,其烧造青瓷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

      历史上这里有没有设立过官窑?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一次窑址的重大考古能否为我们解开这一历史之谜?

  2005年3月,纽约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直径14.5cm的宋代龙泉青瓷笔洗,以318万元人民币成交。同年7月,在英国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元末明初的景德镇青花瓷却拍出了2亿3千万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格。同样是明代的两大著名窑场,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器和浙江龙泉青瓷,为什么拍卖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窑场的性质是否是“官窑”。

  官窑是指专门为皇宫御用瓷器而进行烧造的窑场,任何人不得仿制。江西景德镇是明清两代官窑的所在地,浙江龙泉则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民窑。

  然而浙江龙泉青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又是空前的。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中国陶瓷的数量多达12000余件,几乎达到了组成中国陶瓷史的整个体系。这其中,许多都是龙泉青瓷。

  这里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皮宫。这里收藏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有1300件之多,其中很多青瓷还被用黄金和珠宝镶嵌装饰,成为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见证。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拥有如此重大影响的龙泉窑在历史上没有设立过官窑,似乎不合情理。破解龙泉官窑之谜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梦寐以求的梦想。那么龙泉窑到底有没有设立过官窑?如果有,又是在什么时期呢?

  这里是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南部琉华山下的大窑村。在浙南山区,这是一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很普通的小村庄。这里山环水绕、竹木葱郁。但翻开历史,如果说龙泉是中国的青瓷之都,那么大窑就是这个青瓷之都的中心。

  大窑村形成于历史上的什么年代,谁也说不清,反正有了龙泉青瓷便有了大窑村。大窑村四周的古窑址密集得令人咋舌,每个窑址的瓷片和窑具至今堆积如山。

  村民周泽盛的房子坐落在今天的大窑遗址保护区内,当年他建房屋取土时,锄头挖下去,到处是瓷片。结果房子建好后,这堵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泥墙,泥墙上嵌满了从北宋到明清各个年代的青瓷碎片。如今行走在这堵泥墙下,仿佛一抬手你就能触摸到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一直没有经过考古发掘,也许龙泉青瓷的官窑之谜就埋藏在这里。

  2006年9月,在历经4年的申请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浙江省龙泉市大窑村枫洞岩遗址进行了主动性的考古发掘。大窑村窑址的考古发掘受到了国内外陶瓷考古界和收藏界的极大关注。我们《走遍中国》摄制组也对发掘进行了跟踪拍摄。

  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青瓷考古和研究工作已经二十几年了,是这次大窑考古发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同期声: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文献上明确记载 明代为宫廷烧瓷主要是两个地方 一个是饶州府 一个是处州府 那么处州府应该是指这里龙泉一带 龙泉到底有没有给宫廷输送过瓷器 反过来说 宫廷有没有叫龙泉这一带烧过宫廷用瓷 我们想在这方面做个探索。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陶器条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从史料上看,明代宫廷的确在浙江龙泉烧制过瓷器,但多年来研究瓷器的专家却苦于一直找不到实物证据。

  大窑的考古发掘才刚刚开始几天,考古人员便从窑址丰富的堆积层里清理出了大量的元明时期的青瓷碎片,经过简单的清洗和拼接,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青瓷无论从器型和釉色上都十分得精美。

  考古人员在窑址内还陆续发现了一些手工拉坯作坊和窑炉的遗迹。这让沈岳明和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欣喜不已。因为许多有价值的瓷器或瓷片正是在这里被发现的。那么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沈岳明和考古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如此独特的纹路是因为瓷器破裂所致吗?

  五爪龙盘的出现能够证明浙江龙泉曾设立过官窑吗?

  浙江龙泉青瓷的生产在南宋达到了颠峰。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青瓷被作为重要的外贸商品销往世界。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窑场众多的瓷窑体系,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龙泉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制瓷业中心。

  林志明是浙江省龙泉市物价局的局长,平时酷爱收藏古代龙泉窑的青瓷碎片。他为我们展示了收藏的哥窑的部分瓷片。

  同期声:林志明 浙江省龙泉市物价局局长

  这是我们龙泉窑典型的龙泉哥窑的产品 这个是菱花饰的小碗 它釉色带有点儿天青色 做得非常精细 非常精美 圈足很精细 它是个模制产品 类似于这种菱花饰小碗的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一个和这个一模一样的 口径的大小 和圈足的大小都一样 但是它那个圈足比这个还要粗一点儿 这个还要精细漂亮。

  如此独特的纹路并不是因为破裂,而是著名的哥窑呈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美。相传宋代有兄弟俩,哥哥总能烧制出迷人的青瓷,而弟弟怎么也掌握不了其中的绝密。于是有一天,弟弟趁哥哥不在,在窑火刚熄、窑炉还没有冷却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将炉门打开了。后来瓷器的世界里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裂纹,又因为这玄妙的传说,人们便称之为哥窑瓷。

  哥窑的釉面布满开片。开片由深黑色大开片与褐黄色小开片交织而成,俗称“金丝铁线”。这便是哥窑最显著的特征。不论这种传说是否存在,也许真的是某种历史的偶然,成就了哥窑独到的工艺。

  有哥就有弟。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青瓷,瓷器外形特征是光洁不开片,也就是无裂纹。

  南宋是中国青瓷烧造的颠峰,而哥窑和弟窑又是龙泉窑的颠峰,哥窑和弟窑的产品一直被后世视为南宋龙泉青瓷的极品。但哥窑和弟窑只延续了几十年,釉色的秘方就失传了,这与官窑的技术不外传不无关系。

  在林志明众多的收藏中,有一件十分珍贵的梅瓶的残片,他认为这件梅瓶是明代官窑的产品,而这件梅瓶恰恰也是在大窑遗址中收集到的。

  同期声:林志明 浙江省龙泉市物价局局长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明代的官窑器呢 除了刚才的造型外 釉色也十分得纯正 是个典型的豆青釉 另外它这个文饰十分精美 上面的这个竹叶 它是一个写实的图案 有关专家考证这个图案应该是宫廷设计的 以前龙泉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写实的这种图案 从这几点来看呢 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明代宫廷用的一个器物

  学术界普遍认为,从明代开始,由于景德镇青花瓷的兴起,龙泉青瓷开始走向衰落。但在这次龙泉窑大窑遗址的发掘中,却出现了一些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特别是有些器形明显不是一般的日用瓷器,许多纹饰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物也十分相似。难道明代在浙江龙泉的确设立过官窑吗?

  就在大家苦苦思索的时候,考古人员却在一处堆积层里发现了一块明代的圆盘碎片,上面清晰地刻有五爪龙纹。

  同期声: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这个是个盘子 时代大概应该是明代 它上面非常清晰 也做的非常规整地刻了一条龙 而且它的脚是五爪的 象这种比较少见 而且在文献记载里面 包括现有的学术界的认识 应该是 如果是在明代的话 五爪龙一般不是谁都可以用的 一般就是御用的东西

  这是一件明代江西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青花龙纹盆,上面也刻有五爪龙纹的图案。这种图案正是明代官窑的文饰图案。而这次浙江龙泉窑大窑遗址中发现的五爪龙纹和江西景德镇的五爪龙纹十分得相似,这说明浙江龙泉窑在明代确实为宫廷烧制过瓷器,文献中的记载是正确的。那么仅凭这一点是否可以认定明代在浙江龙泉设立过官窑呢?

  刻有明确文字窑具的出土,能否为龙泉设立明代官窑提供佐证呢?

  考古人员能找到完整的龙窑遗迹吗?

  五爪龙盘的出土,证实了在明代浙江龙泉窑确实为宫廷烧造过瓷器。但是仅凭这一点还无法认定明代在浙江龙泉设立过官窑。因为历史上许多民窑都曾经为宫廷烧制过瓷器。

  同期声:权奎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

  河北唐代的邢窑 还有河北宋代的定窑 另外还有陕西宋代的耀州窑等等 这些窑都给宫廷烧造过瓷器 但是现在目前 大家都认为这些都是民间窑场 没有说这些窑是官窑的 那么龙泉窑明代的情况 跟这几个窑的情况是相近的

  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是“定夺制样”。就是说由宫廷规定瓷器的器形和文饰,窑场必须按样生产、不得随意更改。

  1982年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场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刻有明确文字的窑具,这是窑工们为了方便记忆宫廷用瓷的样式而写在窑具上的。如果这次龙泉窑的考古发掘中能出土相关的窑具,是不是也能为明代在浙江龙泉设立官窑提供另外一条证据呢?

  2007年元月初,龙泉窑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又传来了好消息。考古工作人员的确在窑址内发现了刻有明确文字的窑具。

  同期声: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有一个垫具 它上面写了三样三个 内花 象这些东西 因为江西景德镇御窑场发掘的时候 他们也发现了几号 几样 几个 这样的东西 那么根据文献记载 那个时候宫廷每次都是下定单 主要是龙泉窑和景德镇窑 下定单定烧瓷器

  刻有明确文字窑具的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明代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过瓷器,而且还为明代在浙江龙泉设立官窑提供了另外一条有力的证据。

  更另考古人员兴奋的是,他们在发现窑具不远处的一个堆积层中又发现了一处窑炉的遗迹,而且窑炉前面的火塘还保存得相当完好。因为学术界普遍认为,判定一个窑场是否属于官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窑场一定要有独立的窑炉。那么这个窑炉遗迹的清理又会给考古发掘带来什么新的发现吗?在浙江龙泉,烧造瓷器一般依山建造窑炉。从窑头到窑尾有几十米长,在山下抬头往去好似一条蜿蜒的蛟龙,当地人称之为龙窑。烧龙窑的技术要求很高,窑炉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1300度之间,否则瓷器就很难有纯正的釉色。尤其是龙窑窑尾的温度就更难把握了。

  但是考古人员却在大窑发掘现场窑炉遗迹的尾部发现了一些大的匣钵,通常这些匣钵是用来烧制大型器物的,而一般民窑很少在窑尾烧制瓷器,更不要说是大型器物了。

  同期声: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大的匣钵应该是烧非常大的器物 象这种也是 一看这个匣钵就很有震撼力 在我们国内反正是基本上象这样的 好象也没有什么这一类的信息 现在大量的都是在两岸故宫 还有那个象土耳其的托普卡皮宫之类的 都是大的比较多

  从窑尾的结构和烧造技术判断,考古人员认为这条龙窑极有可能是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可谓是不惜成本。那么这条龙窑是不是明代官窑独立的窑炉呢?

  官窑生产有着严格的规定,凡是不符合宫廷要求的瓷器一律捣碎掩埋,绝对不允许烧造技术和文样图案流入民间。因此,官窑的遗址内往往都会有大量的宫廷用瓷的碎片,绝对不会有一件民用瓷器。这一点已经在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的发掘中得到了印证。

  但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龙泉大窑遗址中却发现了许多民用瓷器的碎片,而且有些还带有明显的姓氏字号,这让考古人员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同期声: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从发现的瓷片里面 它现在有姓毛的 姓李的 姓王的王氏 还有姓顾的顾氏 象这一类的东西比较多 以前他们认为官窑不官窑的 如果说这么多不可能 因为官窑的话哪里随随便便刻了你的名字

  同期声:权奎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

  这就说明如果是官窑的话 它绝对不会烧民用的产品 它只能有一种 就是给宫廷烧的有点毛病的 它落选了 就放弃就堆在窑场内了 所以这个现象也是断定龙泉窑 明代龙泉窑不是官窑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资料

  同期声: 徐苹芳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所以它这个窑的性质是民窑 但是它负担给官府承烧 这个官家用的东西

  虽然专家认为浙江龙泉在明代没有设立过官窑,但这次考古发掘却推翻了此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从明代开始,由于景德镇青花瓷的兴起,龙泉青瓷开始衰落”的观点。实际上,明代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是中国古代青瓷生产的最后的一个亮点。

  面对眼前规模庞大的大窑遗址来说,这次的考古发掘还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秘密还埋藏在我们脚下的遗址当中。其实浙江龙泉青瓷留给人们的话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分享到:
相关视频

推荐视频

更多台湾新闻

更多新闻发布会

更多涉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