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2日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接受中国台湾网独家专访(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
中国台湾网5月3日上海消息 以“自然、心灵、城市”为诉求的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山水心灯”5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引起高度关注。作为台湾馆的兴建和运营方,台北世贸中心用不到一年时间如期建成实现运营,出色创意、技术创新赢得如潮好评。
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2日在台湾馆接受中国台湾网独家专访时表示:“褒奖让我们感到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希望游客们在台湾馆不仅能感受到台湾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更能感受到台湾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心愿。”
科技外壳 人文内核
刻有山棱线的山形建筑、巨型玻璃天灯与LED球体组成了台湾馆的建筑主体。玻璃天灯的外立面采用 “调光薄膜”的特殊材料,通电呈透明状,从场馆外就能看见内部LED上的影像;不通电就像幕墙,可以在上面投影台湾的自然风光。一系列高科技元素的使用令人赞叹。王志刚认为,台湾馆的诉求在科技更在人文。720度全天域穹幕电影和不断变换的球面外景观,展现的是台湾高科技的发展高度,而他更希望游客通过走进台湾馆,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
“佛经谈六根,眼、耳、鼻、舌、心、意。在台湾馆,你可以调动全部这些身体机能来进行体验。游客走进台湾馆,首先在台湾之窗通过短片认识这片土地,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在全天域穹幕中,可以用鼻子闻到花香,身体感受到水汽;在城市广场感受身体放松,用舌品茶;在点灯水台,看着天灯冉冉上升,许下心愿,感受心灵的宁静祥和。”
王志刚特别喜欢台湾馆“城市广场”部分用竹子做成的树形空间。“在中国农村,通常院门口都有棵大树,大家聚在一起喝茶乘凉闲谈,树是非常生活化的象征。” 城市广场的树下摆放着板凳,游客累了可以坐下歇歇,喝杯来自台湾的乌龙茶,出门时还会被赠予小礼物。他认为,这些非常有人情味的元素,“让两岸人民的心更加贴近”。
台湾馆从设计上也始终秉承“建筑就是展览品”的理念,力求让更多游客认识台湾。王志刚告诉记者,世博园运营期间,估算台湾馆只能接纳1%的全部世博游客入场参观,但剩下99%的游客在场外也可以通过LED灯心球幕上放映的短片,领略地道台湾风情。
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晶
王志刚透露,台湾馆5月1日下午正式面向普通游客开放,第一天就接待了3000人,2日当天大约已经接待了5000人。
由于台湾馆规模较小,只能同时容纳40人进场参观,因此只能采取预约方式,分时段预约入场。但很多游客参观后都表示很欣喜,很有创意,甚至有游客被心灵剧场的影片感动得落泪,这让王志刚感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王志刚领衔的台北世贸中心从2009年5月接到上海世博局的兴建台湾馆的邀请函算起,如今还不到一年。而算到2009年12月台湾馆“上梁”,只用了不过7个半月。台湾暌违40年参加世博会,如今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玉汝于成。王志刚认为: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两岸通过沟通理解、相互体谅,用坦诚的态度面对,终于让台湾馆在上海世博会精彩亮相。
“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重返世博舞台作用巨大,同时台湾重返世博舞台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王志刚表示,大陆朋友可以在台湾馆领略到台湾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台湾的好山好水,美景美食,感受台湾的热情好客,彼此的心也会更加靠近。
王志刚也透露,5月11日,台湾馆将举行天灯祈福仪式,届时,两岸对台湾馆筹建给予支持的各个方面人士,共同庆祝台湾馆的成功运营。“我也希望通过这个仪式,向所有关心台湾馆的两岸朋友致敬致谢,因为台湾馆的落成是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晶。”
“我希望游客们在台湾馆不仅能感受到台湾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更能感受到台湾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心愿。”王志刚说。(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徽)
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2日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接受中国台湾网独家图文、视频专访(中国台湾网 钟宝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