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112万亩、氧气55万吨……这些引人注目的数字,反映了塞罕坝“绿色奇迹”梗概:屈指算来,从清朝时皇家猎苑的木兰围场,到后来成了白沙弥天、林木罕见的茫茫荒原,到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肇建,再到今天的绿水青山,让人无不对塞罕坝人的坚持,坚守而感叹!正因为她们“造福后人”的执念和接力植绿的坚持,孕育了巨变。
55年,半个世纪,塞罕坝人创造了人间奇迹,特别值得一提。回味过去,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创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塞罕坝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塞罕坝出于高原极寒地带,在这里大部分地方都不适宜树木生长。但是塞罕坝人却通过艰苦的努力创造了这个奇迹。塞罕坝之所以创造出今天的奇迹,源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始终坚守,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拼搏奉献。三代人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塞罕坝以往的“高、远、冷”,如今已经被置换成了“美、绿、香”。由此可见,这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塞罕坝人在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从55年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开始,塞罕坝人就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宝贵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克服生态环境恶劣、树木栽植成活率低等困难,谱写了一曲曲生态文明造福一方的奉献之歌。
岂曰无碑,山河为证;岂曰无声,林海即名。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成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范例。 如今,当人们在草地恣意奔逐,在林间低吟浅唱,呼吸着清新空气,沉醉于松树的挺拔与白桦林的浪漫时,想必也会有深深的感慨:因为在人间仙境的背后,是一代代造林人、守林人的努力与奉献;看似齐整、规矩的人工林背后,是塞罕坝人同样被格式化的奋斗人生。正因为他们一代人,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拼搏奉献,才谱写出塞罕坝人营造绿水青山的美丽颂歌!
凝聚、传承和弘扬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已是时代的呼唤!要学好“塞罕坝经验”,既种出草木葱茏,也收获黄金万两,并最终通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就要让塞罕坝精神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引领,把困境变成风景,将美丽变成财富,从而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塞罕坝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塞罕坝精神是我们攻坚克难打硬仗的强大支撑。要知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大力弘扬好来之不易的塞罕坝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坚决、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台湾网网友:赵虎启)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