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走向大陆是台湾经济突围之道
由于台湾地理的特殊性,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有限,客观条件决定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以贸易为主,其中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品的贸易,贸易方式也只能通过空运和海运。如果没有大陆的对台贸易,那么台湾2016年的贸易逆差将会是175亿元之多,对于贸易依存度极为重要的台湾而言,没有大陆及香港地区的贸易贡献,台湾经济将陷入更多的困境。
台湾经济曾经能够成为亚洲四小龙,有多重因素在其中,例如台湾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就如同美国采取的方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台湾经济一度的腾飞就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然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会留下后遗症,即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会导致经济陷入滞胀状态。
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前,美国曾经还为台湾提供了许多支持,这也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台湾许多和实体产业相关的优势开始减少,加上各类政党相互的明争暗斗直接成为经济发展的拖累,许多可能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都无法执行,还有许多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台湾经济陷入迷茫,让台湾经济的不断陷入困境。
在困境之中,不少台湾同胞考虑到可支配收入的购买能力已经不如以往,不少企业已经将工厂或主力方向,转移到了拥有巨大潜力,以及为台商提供多方面优惠政策的大陆市场当中。还有很多年轻精英认为大陆更有发展的前途和钱途,纷纷选择转移至大陆工作或是创业,将许多创造性思维、技术带到了大陆。
在人才和技术流失的过程中,台湾政党没有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如何改善人民生活,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等有关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工作当中。虽然说台湾在前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还积累非常深厚的底蕴,其取得的某些成就依然强于大陆,甚至在国际竞争当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但若台湾固步自封、不寻求更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失,优势极有可能不复存在,如此一来,台湾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已经给了我们诸多教训。
台湾经济突围有很多方法,但无论方法如何,最为重要的是领导力量。如果台当局只是为了自己站稳而不断抨击对方,通过嘴巴赚取所谓的民意而不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再好的经济突围方法都无济于事。
台湾经济突围之道,最重要在于当地执政当局对台态度和对大陆的态度。只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台湾才能迎来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两岸安定、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台湾才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各式各样的机会,否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会因为台湾的不稳定因素,放弃与台湾的贸易往来。
另一方面,台湾需要重新对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建。虽然台湾在上世纪中后叶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不少基础设施已经处于极为残破的地步,便捷性大大减弱,不仅不利于民众和企业使用,反而有可能成为民众和企业的负担。若是不对已经的设施进行重建或改建,曾经的基建优势很可能成为劣势。
另外,台湾产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大陆。虽然台湾能够通过海外市场如美国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但大陆会以更为优惠的价格、更加优质的质量向台湾提供生产、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
总结起来,台湾经济的突围之道就共四个字,“和平”、“为民”。(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