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两岸合作为金砖之城带来新机遇
编者按:在党的十九大之后,“金砖之城”厦门又将怎样踏上新的征程?厦门需要如何在两岸企业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挖掘到更多发展机遇?2017年11月25—27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受厦门市委宣传部、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邀请,与“新时代·新征程——新媒体厦门行活动”知名新媒体成员来到厦门,通过探寻申遗成功后的鼓浪屿变化、走访厦门自贸区等多种活动形式,建言厦门的未来经济发展。11月27日,宋清辉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党的十九大之后,厦门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厦门应善于从两岸经贸合作中挖掘契机,从实现更好的发展。
以下根据采访等相关内容整理而成,授权中国台湾网首发:
厦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经济特区。作为我国一步步开放国门,一步步探索改革的见证者,厦门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厦门成功举办了金砖峰会,被世界誉为“金砖之城”,成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一张靓丽的名片。其实,厦门早已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成为中国的重要名片。20年前,国务院就批准于厦门每年9月8日至11日举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该交易会以“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为主要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在两岸交流方面,厦门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是众多台胞赴大陆工作、学习、交流的第一站。在两岸民间交流日益密切、越显常态化的背景下,两岸的经贸合作交流也将为厦门带来诸多机遇。所以在两岸合作与交流中,厦门需要善于在两岸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过程中挖掘到更多的重要发展契机,从实现更好的发展。
十九大召开期间,厦门市市委书记裴金佳针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发表了观点,他表示,厦门下一步将从四方面探索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
建立自由贸易港自贸区对积极发展的企业能够起到助推作用,一是能够增强市场的有益竞争,二是能够通过各类交流合作获得巨大的商机,三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四是有利于企业不断创新优化,并在“互联网+”上大显身手。
从国家的重视和厦门本身的定位发展来看,厦门近年来和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重点,还将继续体现在旅游业、会展行业以及物流产业,厦门需要从这三类行业中寻找发展机遇。旅游业、会展业还是物流行业要做强做大,其共同点都是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
作为大陆著名的旅游城市,曾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厦门,需要做好随时迎接海内外众多游客的准备。发展旅游业不仅要以厦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眼球,更需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以此不断提升旅游城市的口碑;要让游客能够游览更多的厦门风光,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交通设施,以此提升游客们的城市体验。
展会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也需要完善环境保护和交通便捷。如果一个城市经常被雾霾笼罩,来自外海的参展商或许会感到“心累”,下一届展会就有可能流失;在一个好的城市环境中,参展商不仅是来参展,还是一种旅游体验。
重大展会举办之际,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各式各样的参展材料将从码头、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运送至参展地点,这要求城市的交通干线四通八达,能够保证参展物品及时运送到位,而不是堵在半路上动弹不得。
在物流行业中,厦门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作为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厦门在海洋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于港口对接中,厦门还需要通过国内的交通系统,一方面接纳来自国内的各类产品,通过港口发送至海外,另一方面还要将海外运送而来的货物,分拣之后发往国内各个城市。这些物流运输需要质量过硬的设施保证,即需要有配套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厦门的未来着丰富的发展机遇,但这种机遇不能等来的,需要自己去争取,作为一座国际型开放化的城市,厦门需要继续挖掘自身的内涵,同时提升软硬实力。虽然厦门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但在城市发展的普遍性上,厦门也需要像众多城市一样,不断引入各行业和重点行业专业人才、强化自身人才培养、引入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强化产学研,未来的发展机会自然会源源不断而来。(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