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宋清辉: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三大走向

2017-11-21 08:4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外国元首,也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元首间今年的第三次会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令世界瞩目。此次中美两国元首利用这次访问,从战略高度描画出了两国关系未来,此举对稳固中美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贸合作是此次特朗普访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难发现,随行出访的美国企业基本都是来自对华具有出口优势的行业,比如农业和能源行业,或是在华具有加大投资份额可能性的行业,如先进高端制造业等。这一方面说明特朗普政府对这次访华之旅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也暗含着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新走向。具体从农业领域来看,双方农业贸易争端正在缩小,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接下来有可能会在进口美国猪牛肉、家禽、大豆以及对美国生物技术产品进口管控等方面达成一些有利的合作,如访问期间美国大豆行业已与中国进口商签署了两份意向书,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称中国同意再进口1200万吨美国大豆等。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很大。但与此同时,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中美两国贸易的长远健康发展。如若按照美方的统计,2016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3470亿美元,占据到美国总贸易赤字的近一半份额。此次特朗普访华从农业、高端制造业和能源合作方面努力改善这一问题。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15年-2016年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出口份额占比最大的商品分别为:飞机(132亿美元)、大豆(128亿美元)、汽车(96亿美元)、电子产品器件(84亿美元)以及核反应堆和发电设备(26亿美元)。

  上述这些均是难以替代的民生必需品或者是拥有美国核心科技的产品,而这些企业代表团的出访合作,能够进一步达到特朗普促进贸易平衡的预期目标。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中美贸易中存在的较大逆差,是由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从现阶段而言,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多数是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且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还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中国,并采取一些过度干预的政策等。但与此同时,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却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若能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做出一些让步,显然非常符合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共同利益。

  特朗普这次率29位企业家随行,一路上成果颇丰。如在特朗普及其商贸团落地仅2小时之后,中美企业家就已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签署19项商业合作协议大单,涵盖生命科学、航空、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总计约90亿美元。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的是,随行的人员中还有唯一一位美国政府地方大员,即阿拉斯加州州长。阿拉斯加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希望打开中国市场。阿拉斯加州州长为能源问题而来,这或许就能够解释本次出访商团中为什么 “能源”占有很大份额的原因。29家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涉足天然气或其他能源领域,说明能源合作或是未来中美两国合作的重头戏。

  纵观特朗普此次访华行程,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有望朝着三个方向迈进。一是更加注重长期利益以及成效。中美两国在产业结构、要素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再加上具有较强的贸易基础,未来中美间大规模贸易战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短期化、多变化,显然不符合两国的商业利益。基于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趋势的判断,预计未来中美双方的经贸合作将会在求同存异、相互妥协的大基调下进行。

  二是双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将更加深入。除了中美“百日十条”在银行业、电子支付等相关领域已达成合作共识之外,未来双方还有可能在戏剧电影、法律服务、保险、电信业、视听服务、快递业以及互联网相关的领域展开精诚合作。更重要的是,美国未来可能会逐渐放宽对高科技领域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限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若此举进展顺利,不但标志着双方经贸合作深度更进一步,也是缓解中美贸易逆差最有效的手段。

  三是在“一带一路”基建等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中美已经在多个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上开展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未来在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美在企业安保和能源合作等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等书)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