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宋清辉:中国自贸区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2017-11-08 11:2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17年9月29日正式迎来挂牌四周年纪念日。四年弹指一挥间,上海自贸区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四年间,上海自贸区范围从28平方公里扩大至120.7平方公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2013版更新到了2017版,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类和禁止类措施数量从190条缩减到95条,新增企业数呈几何级增长。

  四年来,上海自贸区实行了多项创新和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投资准入和制度、金融和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服务、税收政策和纳税环境等。这些创新已经取得了璀璨的成果。四年来,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清晖智库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尤为突出,2017上半年浦东新区实到外资41.19亿美元,占全市51%,而自贸区的实到外资达到全区的90.8%。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必然离不开创新,尤其是投资创新。比如,在投资管理方面,自贸区率先发布全国首份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贸易便利化方面,率先建立并不断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近百项口岸监管创新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最亮眼的还属负面清单制度,尤其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可谓是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

  何谓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是相对于“正面清单”而言的一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即投资领域的“黑名单”,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明确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外,其余所有领域都对外资开放。

  实际上,自自贸区成立伊始,上海自贸区就开创了外商投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新模式,成功实现了从正面清单制度向负面清单制度的转型,并放宽政府对外资投资准入限制、开放市场的要求,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使市场更具活力。

  据笔者了解,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先后经历了4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为15个门类、40个条目、95项特别管理措施,与上一版相比,减少了10个条目、27项措施。在27项减少的措施中,制造业有10项措施。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三个行业有9项措施。例如,取消了3吨级及以上民用直升机设计与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含模块)制造与修理等须由中方控股等限制。

  从新版负面清单的使命来看,显然比之前的三版更重要。虽然是在适应负面清单不断缩短的规律,但是缩短的内容是为进一步开放探索经验,甚至还肩负着“试错”的任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容错机制”。这样一来,设立外资企业的时间由过去一个月减少为3天左右。自贸区负面清单的设立大大方便了投资商,也促进了企业投资上海自贸区的步伐。其中的“审批改备案”的制度改革广受企业欢迎。

  审批改备案,通俗一点说,原来审批是要拿到商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设立企业,现在是投资者可以在网上备案,外商投资企业备案可以在营业执照签发前或者营业执照签发后的30日之内,先拿营业执照再来备案。备案主要是对一些信息的核对,跟行政许可不同。其实质是简化外资审批的一个重要步骤,使得外国投资更加便利化。

  比如,上海自贸区“非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化妆品进口自2017年3月起实行“审批改备案”试点以来,“非特”进口化妆品在华责任单位可以通过备案系统上传资料同时预约,最多5个工作日后就能递交书面材料,当场获证完成备案,在此之前,整个过程需要半年以上。此举意义重大。“非特”新政大大降低了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试错成本,新品发售前在不投放市场、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就可以在体验馆进行体验,由此搜集消费者反馈数据和信息,以积累研发经验。

  举例如“非特”化妆品进口成功地从5个月缩短到5天。因为,备案凭证可以是一张纸,也可以是一个二维码,在货物进口的时候,企业甚至只要拿着二维码到口岸部门扫码,就能取得通关资质。有了这个“高速通道”,不少从日韩进口的“非特”化妆品,产品上船时才开始申请备案,等船到达浦东口岸,备案就通过了。

  如今,上海自贸区仍在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继续引领中国对外开放。在这片改革的沃土上,一场制度创新革命仍将向纵深推进。减一道程序,少几番折腾。对于付出的努力与辛劳,市场已经极大地感知到政府的改变,投资者也感知到了市场和政府改变之后所迸发出的新活力。而这,或正是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终目标所在。(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