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作品集  >   宋清辉

专家学者话两会·新经济是中国发展新引擎

2016年03月11日 10:3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新经济,并不是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那种解释,而是通过新的模式解放老的、旧的生产力,并在这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以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以保证中国经济保质保量稳定运行。

  新经济定义

  从狭义角度讲,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经济”由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包括绿色能源环保、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重要内容,同时,这些也是新经济的核心内容。从广义角度讲,“新经济”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生动体现。

  新经济以“互联网+”、新技术和新业态为代表,它不但很好地支撑就业,而且也能够帮助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经济发展壮大之后以后,它也会为传统经济的改造升级创造有力地条件。

  2016政府工作报告首度将“新经济”专门写进去,意味着中国政府希望将新经济培育成中国发展新引擎的战略考量。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几乎主导了全球的产业革命,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世界各国的差距并不算太大,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新经济,完全有能力、有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与创新息息相关的新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增长最快的领域。未来,“新经济”将会和传统经济一道将成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引擎。只有形成新的强劲的“双引擎”,与供给侧改革形成合力,才能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供给侧改革”本质上就是全面提高企业的要素生产率,通过各种方式挖掘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产业、产品,“新经济”则要求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和效率,“中国智造”是其突破点,即通过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重塑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使其焕发出新活力。因此,不难发现,“供给侧改革”和“新经济”,本质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密切关系。

  拥抱新经济

  具体来看,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主要有两股:一股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另外一股就是“新经济”,新经济通过互联网、信息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增长潜力充足,宏观调控余地很大。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前行,在良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下,“新经济”让经济持续发展有足够大的底气,中国经济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和中国经济艰难转型的背景下,国内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加速之势,并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培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前几年,我认识一位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全国两会浙江代表,为了在发展中不落后于美国的竞争对手,整日为新的电池技术刻苦钻研,虽然硕果累累,但是还是会时常在深夜中惊醒。从1999年到至今,他的企业至少已有四次工艺设备推倒重来,因为电池的材料和工艺迅速变化,以前的设备都需要抛弃。对一辆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成本是最高的,如果电池成本能够大幅降低,那么就意味着整车价格也将大幅降低。

  可是,正当他和不少企业家信心满满地带着员工研发锂电池新技术的时候,性价比更高的薄膜发电离产业化却已经不远了,而且效率要高很多倍。用我这位朋友的话来讲就是:让人心惊肉跳、如临薄冰。

  我想,正是中国每一个具有全球竞争精神企业家的默默努力,才有了中国在新经济领域取得的一些“硕果”。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明白,在与“新经济”强国相比较,中国“新经济”还有很多部分的效率仍然偏低,特别是在工业4.0、“互联网+”等领域,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央提出来新经济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对冲经济下滑风险,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拥抱新经济。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增速虽然比高速增长期已降低了30%左右,但是通过“新经济”释放出的改革创新发展潜力,仍能够使中国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具备保持7%甚至更高增长的巨大潜力。

  阻碍与瓶颈

  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之所以能够走出上世纪80年代经济停滞的局面,成功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与其领先于全球的美国信息产业发展不无关系,美国的“新经济”对其总体经济运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结合美国等的经验、模式,我认为国内十三五期间新经济发展应该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发力,因为在这些领域,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为中国“弯道超车”发达国家提供了十分的可能性。

  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十三五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概率非常大,很多中国企业大佬都在该三大领域将作为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的大方向。我也认为,这三大领域才是“十三五”时期最大的红利。

  “新经济”由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内新经济发展在体制机制上不存在任何既得利益者阻碍,瓶颈却是客观存在的。国内新经济最大瓶颈或主要在于人的思维模式,例如工业4.0本质上就是一场生产模式、思维模式的重大变革,即从自动化到智能化,跳不出的三个要素就是人、设备、产品。

  从“中国智造”的现状来看,“人”却是走向工业4.0面临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是,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技术与思维模式相对滞后;另外是,中国缺乏精神传承,没有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化智能化也不可能领先全球。

  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在中国推动新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通过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来逐步消除新经济面临的瓶颈。政府则需要依法健全新经济领域的各种“短板”,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土壤,大力推动创新改革等等。(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