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祖国的怀抱,无法成就台湾的自豪
位于台北“228公园”的台湾博物馆内陈列着一面蓝地黄虎旗,这是123年前“台湾民主国”的“国旗”,它记录着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戮力抵抗日本侵略的苦难历史。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甲午战败的清朝政府在日本下关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台震撼,要求朝廷取消和约。因为条约损害其它列强在华利益,引起不满,俄、德、法出面干涉,日本有条件归还了辽东半岛。面对国际干涉未能如愿的情况,台湾士绅又展开新一轮自救运动。此时,一直觊觎台湾的法国表示:“为清国争回土地难,为台湾保台则易,必须台湾自立,有自主之权”,承诺“台湾能自立,可保护”。
5月23日,“台湾民主国自主宣言”发布,“吾台民,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战死。爰经会议决定,台湾全岛自立,改建民主之国,官吏皆由民选,一切政务从公处置”。5月25日,“台湾民主国”举行“建国”典礼,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置“蓝地黄虎旗”为“国旗”。然而,这个风雨飘摇中诞生的“台湾民主国”并没有得各国的承认,也没有得到列强们一枪一弹的援助,那个承诺“台湾能自立,可保护”的老牌殖民者法国,在日本进攻台湾之时更没有一兵一卒增援台湾。5月29日,日军在台北澳底登陆,攻击台湾大幕拉开。6月1日,日军越过三貂岭,俯视基隆港。3日,日军占领基隆,攻占狮球岭炮台,台北门户洞开。4日,唐景崧乘德商轮船逃亡厦门。
“台湾民主国”的“国旗”蓝地黄虎旗有记载的一共有三面,“台北旗”悬挂于台北“总统府”,“淡水旗”悬挂于淡水海关,“基隆旗”悬挂于狮球岭炮台。“淡水旗、台北旗”己无从查寻,“基隆旗”被作为战利品送往日本国内,后也不知所终。我们现在台北博物馆看到的,是1909年日本画家高桥云亭在东京临摹“基隆旗”的绘本。高桥临摹得非常认真,当年被炮火毁损的痕迹都真实地呈现出来。
“台湾民主国”的历史是短暂的,从5月25日成立,到6月4日唐景崧仓皇内渡,不过十日之久。即使算上刘永福6月26日在台南被推为“第二任总统”,到10月19日刘永福抵抗失败撤退厦门,也不过150多天。
“台湾民主国”是壮烈的,它为抵抗日本侵略而生,在日本殖民者的炮火中而亡。在这短暂的5个月里,它动员了台湾士绅官民为台湾不落入殖民者的虎口而战斗。从北部的客家义军到东部的少数民族战士,他们与刘永福的“黑旗军”一起,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率兵在澳底登陆、指挥攻占基隆、骑马进入台北城、命令部队焚毁三硖街市,双手沾满台湾人民鲜血的日军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就是被抗日义军击伤而亡的。
有人称“台湾民主国”是“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甚至称之为“台湾意识”的起点。这是昧于历史真实的别有用心。恰恰相反的是,“台湾民主国”的成立,是台湾士绅官民心向祖国、抵抗日本占领的象征。是台湾争取西方列强介入、阻止日本侵略台湾的一个抗日部署。
“台湾民主国”失败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这个在台湾激情上演的剧情,只是近代中国遭遇列强侵略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己。它也不断地告诉我们,没有祖国的强大,离开祖国怀抱,台湾终究只是个弃儿。
台湾割让给日本,源于中国甲午战败,而甲午战败则是近代中国腐朽落后的必然结果。台湾士绅在抗日过程中寄希望西方列强干预,也只能是提油救火,未蒙其利定遭其害。当年,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并非列强主持公道,而是为了维护本国在华利益。十年后日俄在辽东旅顺的狗咬狗战争,就是例证。而法国的出兵承诺更是暴露了法国妄图占领台湾的野心。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舰进攻台湾,被中国军民击退,但法国想占领台湾的野心一直未灭,甚至,日本占领台湾后,因治理困难,都计划把台湾卖给法国。所以,要列强付出大于所得利益的风险来帮助保卫台湾,是多么幼稚的想法?
当年,清廷甲午战败,使台湾走进了离开祖国怀抱被日本殖民的历史。今天,面对强大起来的祖国的召唤,台湾又面临一个历史窗口。当年,台湾为了留在祖国怀抱,而上演了一出“台湾民主国”的假戏,而现在岛内有人却想唱一出“台独”的真戏,而“台独”们的心理支撑竟然是美日支持保护。历史发展到今天,但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当年“三国干涉还辽”是俄法德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法国承诺保护而没有出兵更是利益使然。今天,在中美竞争态势加剧的情况下,台湾当然地成为美国遏制中国一颗棋子。美国售台武器,是收保护费升高两岸对抗遏制大陆,还是为了提高台湾防卫能力?“美台军舰互停”“台湾旅行法”如果实施,台湾能在中美关系倒退,两岸敌意升高中得到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台美触碰大陆底线,逼迫大陆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美国真能出兵保护“台独”吗?就大陆的实力和决心,美国又能保护得了你们吗?
近代台湾是苦难的,它是近代中国苦难的一部分。台湾人有悲情,他应该汇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了”吼声中。寄希望美日保护,只能是他们一颗随手拈来的棋子。
历史会再次证明,回归祖国,才能成就台湾的自豪。(中国台湾网特约作者:且十)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