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2008年到2017年,我在大陆经历了什么
台湾资深媒体人到尾倾情献声——《我在大陆看台湾》
我是2008年从台湾到北京的,2011年去新加坡发展,2016年又回到北京。也许是因为中间在外国,所以对于大陆的各种改变看得特别明显。
首先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创业潮。2008年时淘宝很火,于是有很多人搭这个风潮出来开店,但那时还算是“个体户”。现在的创业潮可不一样了,绝对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各种资本投入和孵化,网络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变成了创业的高速公路,新的商业模式一直在迭代,对想“搞事”的人来说真的是天堂。我就是2016年初被一个创业公司找回北京工作的。
讲到网络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那一定要提微信。2008年那时还只有QQ、飞信啥的,现在飞信没了,QQ也没过去火了,但微信却火得不象话。以前出门都要带现金,我现在真的是不带现金,只带手机即可。微信也取代了传统媒体,以前我是做杂志的,2008年那时杂志虽开始走下坡了,但还是不错的行当,现在呢?谁还看杂志?都在看微信公众号,甚至微信公众号也开始没落了,为什么?因为网上太多内容好看了,APP、今日头条、知乎……太多了。这说明,大陆实在发展得太快了。
说真的,大陆的发展已经到了台湾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了。在台湾,大家很少听广播了,觉得是过气的媒体,只有出租车司机会听。但是,在大陆“在线fm”遍地开花,喜马拉雅有四亿用户,荔枝有融资近十亿。台湾人完全无法理解,还觉得一定是因为大陆落后,所以才听这种落后的媒体。他们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大陆人有太多丰富的内容,已经看都看不过来,所以才要用听的,来节省他们的时间,走在路上可以听,做家务也可以听,而且很多收听的内容还要付费,收听人也愿意付费,这说明大陆已经有非常强的消费能力。这些都是台湾人无法想象的。
再说到共享单车,这也是我以前没见识过的,甚至新加坡也没有。台北以前有政府提供的共享单车,但是不像大陆这么普及和方便。大陆的共享经济也是随着互联网起来的,活在大陆真的太方便了。讲到方便还不能不提“外卖”,2008年时,我曾打算在北京卖台湾奶茶,因为台湾人都喜欢订奶茶,边工作边喝,但那时大陆人并没有这种习惯,所以我不敢开奶茶店,没想到,现在到处都是外卖,不只是饮料,正餐也外卖,大家都懒得出去吃了。当然也有坏处,那就是外卖的包装垃圾实在太多了,非常不环保。
2008年那时,北京还没有雾霾,但我2016年回到北京时就“变天”了,这也是发达之下的副作用吧,不过我相信很快就会变好的。除了好空气,我还怀念北京当年的地铁票价,以前可是“二元吃到饱”,现在可以就不行了。
总之,这些年来,大陆实在变得太多,大部分都是越变越好了。身为在大陆的台湾人,我很期待祖国变得更好,也非常为这些变化而感到骄傲。
【作者简介】
到尾,70后的川籍台湾人,2008年赴京。资深媒体人,做过电台DJ,干过《FHM男人帮》主编和《男人装》资深编辑,还出过两本书《遇见台湾》和《台湾的台》。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