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陆看台湾】台湾到底是臺?还是台?
台湾资深媒体人到尾倾情献声——《我在大陆看台湾》
本人之前出过一本书,叫《台湾的臺》,很多人奇怪书名是啥意思?别说你们奇怪了,我也奇怪。这书名不是我取的,是出版社的编辑取的,他们觉得,怪怪的书名会引发人的好奇,进而想买书。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这书卖的还不错。
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到底台湾的台是用“台”呢?还是“臺”?我们先来看看台湾人自己的用法。
以前,台湾人写台湾时,都是用“臺”字的,这比较正规,但后来由于“台”字笔画较少,愈来愈多人用“台”字。在2010年,台湾“教育部”考据字源后宣布,以后“教育部”公文一律使用“臺湾”用字,并通函各级学校及公立编译馆、课本商,现在课本上都统称“臺湾”。
台湾“教育部国语会”执行秘书强调,虽然在教育体系内规范使用“臺湾”,也鼓励大家平日多书写“正体字”,但考虑民众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未来各级升学考试时,写“台湾”不会扣分,目前也没有考虑更改路标或招牌。
重点是,“台”其实是“臺”的异体字,不是简体字,课本上的台北、台中、台南等地名,也要一律书写为台北、台中、台南。
那么,台湾“教育部”到底考据了什么字源呢?答案是这样的: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臺”(音ㄊㄞˊ)解释为“观四方而高者”,可供眺望四方的高而平建筑物;“台”(音ㄧˊ )则是喜悦的意思,同样的用法在《史记》中也有提到“唐尧逊位,虞舜不台。”由此可见,两者根本是两个字。
到了唐、宋,《广韵》、《集韵》等字韵书中,“台”可念为台,从此,“臺”和“台”二字产生了同音关係,但字义上没关连。直到明清小说《目连记》、《金瓶梅》才开始看到假借“臺”为“台”的用法。
专家说明,台湾“教育部”在研订标准用字时,考量“臺”字“观四方之高处”的本义,例如“瞭望臺”、“臺阶”,并由“高者尊之”概念引申而来的“兄臺”、“臺端”等尊称敬词,因而在1982年公告“臺”为标准用字。 然而,民众写久了便成习惯,在非正式文件中,逐渐以“台”取代“臺”字。所以,很多大陆朋友质疑这个“臺”字是台湾人自造的,其实不是的,是中国本来就有的。
但是,就算如此,台湾当局各政府机关的政令宣导及新闻稿,大都书写着“台湾”,例如马英九的周记中提到的“夜市游台湾”,台当局“行政院”“投资台湾、启动黄金十年”等政策,用的也是台湾;就有民众批评,文字是约定俗成,要正名为台湾,根本是多此一举。
那么,什么是异体字呢?其实就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这又可以分为两种: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的异体字,以及和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的异体字。前者就如同“强”和“強”,后者就如同“云”和“雲”。
好了,今天的异体字教学就到这边,下次再教大家,只有台湾人才知道的怪字,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到尾,70后的川籍台湾人,2008年赴京。资深媒体人,做过电台DJ,干过《FHM男人帮》主编和《男人装》资深编辑,还出过两本书《遇见台湾》和《台湾的台》。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