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进党已经提前开动了选举机器。澳门《新华澳报》今日刊载署名富权的评论文章分析民进党内的初选制度变化。文章指出,民进党的公职人员选举初选制度,几经变化,曾经经历过干部评鉴、党员初选、“公民投票”、民意调查等形式,其中又多种形式混合进行,还出现过“排蓝民调”的自我残杀方式。是否恢复“党员投票”还有待“全代会”讨论。民进党最大的难关,还是在今年5月25日的“全代会”。
全文摘编如下:
为因应明年底举行的“七合一”选举,民进党已经提前开动了选举机器。继3月初研拟了成立“2014选举对策小组”方案,并交付3月6日举行的中常会通过后,3月12日举行的“中执会”,讨论了第15届第1次“全代会”所交付研议的“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研修建案,并通过将原来惯例是在每年7月间举行的“全代会”,提前在5月25日召开。紧接着,“2014选举对策小组”于3月28日召开首次会议,讨论由中央幕僚小组提出的“六市”市长及县市长提名的初步规划。昨日,又传出党主席苏贞昌已考虑将原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后陆续完成“六市”市长提名的初选作业,提前至今年底进行的消息。
本来,按照过去惯例,属于地方选举的“七合一”选举的提名作业,是在明年春节过后才进行。为何今次却将会提前好几个月?对此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种主流说法,是因为台中市长提名竞争过于激烈,为避免战线拉长形成难以弥补的“内伤”,因而考虑将初选作业提前至今年底。但也有人认为,马当局不但是自己的政绩欠佳,民意支持度低迷,而且更因林益世、赖素如等近臣涉贪,而碰烂了马英九的“清廉牌”;而国民党内也因对“核四公投”等政务议题,出现不同意见而产生内讧,中生代因担心受到“续建核四”政策牵连而纷纷自寻出路;而民进党执政的县市的施政满意度普遍高于国民党执政的县市,使得民进党打出的“绿色执政,质量保证”旗号,可信度及号召力越发增强,使人对“绿色执政”又有了期待,尤其是明年底的“七合一选举”是地方选举,是以拼地方政绩为主,“绿色执政,质量保证”将会充分发挥对选民的感召力。因此,民进党可以借着提前进行提名初选而提前造势,以造成压倒国民党气势的既成事实。也有说是要乘着“反核”社会运动的浪潮,提前进行“七合一”初选,将之与“核四公投”捆绑在一起,以图进一步抬高民进党的选情及得票率的。更有一种“阴谋论”,是苏贞昌要“公器私用”,借着提前进行“七合一”初选,营造一种有利于自己明年5月在党主席改选中的氛围,甚至是推动有利于自己的选制,以迎战蔡英文或谢长廷,或是蔡谢联盟。
民进党中央为迎战“七合一”选举所成立的“2014选举对策小组”,其成员结构就颇费心思,其主要核心成员包括党秘书长林锡耀(“新潮流系”)、党团总召柯建铭(“扁系”)、“立委”段宜康(“新潮流系”)、“立委”陈亭妃(“游系”)、“立委”管碧玲(“谢系”)、“立委”高志鹏(“亲苏系”)、“中常委”蔡宪浩(“苏系”)、台北市“议员”何志伟(“绿色友谊连线”)、高雄副市长刘世芳(“陈菊系”)、台南市政府主秘刘建忻(赖清德人马)、前“扁办”主任林德训(“扁系”/亲蔡英文)等人。由此展示,成员纳入各派系代表人,以显示“权力共享”的格局。但这也是苏贞昌笼络党内各派系,争取他们在明年5月党主席选举时支持自己的“奸巧”手段。
去年民进党7月15日民进党15届1次“全代会”,提出“全民调”和“党员投票和民调三七比”两组方案,争论颇为激烈。其中的提名恢复党员投票提案,被普遍认为这是要废除当初为蔡英文“量身订做”的“全民调”方式,并是一个为在基层中有群众基础的苏贞昌“量身订做”的提案,有利于苏贞昌,对蔡英文不利。实际上,入党时间不长,并未进行过基层经营,而其个人特性也不屑于“人头党员”操作的蔡英文,就主张以民调取决,意图以她个人在社会上的高知名度取胜。苏贞昌是民进党创党成员,很早就已投入公职选举,参加过县长、“立委”等选举,拥有较为坚厚的组织基础,党员投票对他较为有利。因而获得不少向新主席“输诚”的知名党员甚至是“天王”的支持。但苏贞昌为避免刚出任党主席就遭到各方责难,因而在“全代会”上裁定将之付交“中执委”决定。现在却是兜了一个大圈,“中执会”又决定原封不动地将之提交“全代会”决议。表面上看,是尊重“全代会”的功能及决策,实际上却是回避矛盾,因而估计将会在“全代会”上,引发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