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张洁
《泰坦尼克号》重映:美好的记忆即是永恒
100年前的4月10日,满载财富与梦想的“梦之船”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处女航行。15年前,电影《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票房。15年后的起航100年纪念日,电影重映。有怀念、有感动、有期待,3D技术的运用,镜头的删减修改,演员和导演的人生境遇,无一例外成为关注的焦点。
<参与讨论>
3D是故意不突出的噱头
此次詹姆斯·卡梅隆的转制更注重人物情感面的烘托,但在那些理所应当“直戳眼球”的大场面中,3D效果却不甚突出。好莱坞研究学者蒋勇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次卡梅隆3D转制效果给出了褒奖,还特别举出《雷神》、《诸神之怒》等2D转制3D的例子,“这些影片在拍摄时就已经为后期转3D做打算了,所以制作团队把一些需要转制的画面和元素在拍的时候重点突出其纵深感,而《泰坦尼克号》当时在拍摄时并没有这样的考虑,所以影片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3D是大餐还是冷饭?
《泰坦尼克号》3D版没有如预期般拿到北美的票房冠军,在中国市场却被广泛看好。如果真的飙出票房神话,估计能把张艺谋气得自废武功。当前,《泰坦尼克号》这盘冷了15年的剩饭,被异口同声地说成是一盘香喷喷的大餐,打的是怀旧牌,圈的是中国银子,如同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膨胀,说白了有“人傻钱多”之嫌疑。
3D诚可贵 情怀价更高
原来的拷贝没有经过足够细致的修复,色泽、受当时技术限制导致的一些场面本身的缺陷,都显出它本身的年代感,加上3D化后亮度也遭到破坏,首先必须接受画质不够精细的缺陷;而3D化也没有完全处理好所有镜头视觉比例,以致有些镜头人脸明显变形。3D版《泰坦尼克号》不是一部全新的电影,用现今的技术指标来评判太苛刻,但也别抱着过高的期待,那些细节留给技术宅们抠;如果想保留感情的纯洁性,私以为2D版本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
爱是我心永恒的回忆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心醉,是因为故事自始至终全都发生在船上,一个架空的世界,没有干扰。而现实的生活是,你早晚会下了这艘船,那时候的罗丝怎么办?流浪的生活有多美好?我的看法很悲观。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这艘船和船上的故事,它值得我们去冒险。十几年了,我们仍在这部电影中追怀和反刍,是因为人类绝对有共同的梦想,而泰坦尼克号上面发生的事情,接近其中之一。
逸闻:关于罗丝仰望的那片星空
大导演卡梅隆几乎没有对15年前的原作做过任何修改,只有一个地方例外——女主角罗丝在浮木上仰望过的那片星空。有报道说,这修改源自于美国顶尖天文学家尼尔·迪格拉斯·泰森的一封电子邮件。科学家在邮件中指出了电影的一个错误: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也就是1912年的大西洋,当罗丝躺在那块漂浮的木板上仰望时,她不可能看到那样的星空。尽管提起这茬卡梅隆有些骂骂咧咧的,但他还是向泰森要去了1912年4月15日4时20分大西洋上空的正确星图,并把它整进了3D版电影里。而泰森先生也颇为得意地群发了一封电邮,将这结果告诉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同事们。
戏里戏外:15年后的那些人
一部伟大的电影足以改变人的一生。如今,卡梅隆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转制自己的经典作品,凯特将带着两个孩子走进影院一同重温15年前的自己,莱昂纳多仍然向着奥斯卡影帝的宝座不懈努力着。《泰坦尼克号》戏里戏外的故事告诉我们:灾难是一时的,如同辉煌也是一时的,时间总是在继续。
更多>>
往期回顾
关注:卷烟入围“科技进步奖”惹争议
深度:苏贞昌党魁之路腹背受敌
第3波陆资入岛:“宽”还是“严”?
41新攻略:愚乐、整蛊两不误
聚焦:“台湾剩女”问题是谁错?
深度:一场“轰轰烈烈”的“救扁大戏”
关注:男孩危机与男子中学
盘点台湾自力更生的富二代、官二代
更多>>
热评排行
建构两岸求同存异多元路径
特赦陈水扁连署给民进党一个大难题
民进党党魁选举激战 苏贞昌两岸政策难
博鳌“李吴会”凸显的两大关键词
赴台个人游增试点 两岸互信逐步深化
保护个人信息,国标线要充高压电
“禁酒办”是一块不招人待见的招牌
“禁止男女同学独处”是教育的慵懒
一样的电影内容,仅是2D与3D的区别,一样的观众,看到的是流金的岁月。15年前和你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的人在哪里?15年后重温这部巨作,当《我心永恒》的旋律重新响起,相信这一刻我们都能相信:美好的记忆从来都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