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湾抗战50年,何曾有片刻停歇?

时间:2015-09-10 07:51   来源:中国台湾网

  李友邦少年时即加入台湾文化协会,两度与同学攻击日本人派出所,遭通缉乃内渡大陆,后入黄埔二期。(资料图片)

  不久前李登辉投书给日本偏右翼政论杂志《Voice》,声称“70年前,台湾与日本是同一个国家,既然是同一个国家,台湾对日抗战当然不是事实”。

  真的是这样吗?最近,记者查阅文献、参加座谈,并随同台湾《旺报》组织的记者团走访台湾基隆、苗栗、古赫坡古战场及八卦山多地,发现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同胞从未停止过反抗,牺牲逾65万人。8年抗战,有超过5万台胞奔赴祖国大陆抗日救亡。抗日,台湾从未缺席!

  从北到南 屡败屡战

  1895年,因甲午战败,清朝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民众激愤“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若无天地。”台北鸣锣罢市,决心抗日。5月,清廷令文武官员离台内渡,以换取安宁。但台湾人民不愿接受日本的统治,守岛清军与岛内民众奋起抵抗,4个半月阵亡1.4万人。

  在徐骧纪念公园,苗栗县政府秘书徐沐兰指着砌在砖墙上的台湾地图,历数从北到南徐骧参与过的战役,1895年6月10日,徐骧、吴汤兴、姜绍祖在苗栗、新竹组建义军,之后一战龙潭陂,二战大湖口,三战老科崎,四战新竹,五战尖笔山,六战苗栗,七战大甲溪,八战彰化八卦山,九战他里雾,十战斗六,十一战于嘉义,十二战于台南曾文溪,几乎无役不与,那也是台湾人民的抵抗史。

  徐氏家谱上第13世徐俊彩,自幼具进取心。及长,闻知台湾为新开乐土,是创基立业的好地方,乃于1765年携妻带子,冒风险横渡台湾海峡,辗转进入中港溪东岸。水土不服、缺乏工具、原住民族骚扰,困难重重,他披荆斩棘数年,垦拓田园数十甲,成为一方首富。其第四代徐骧年少时颇具才学,十几岁时拜族长武举人徐元章为师,修习武艺。18岁中秀才,开馆授徒近20年,成为望重一时的地方菁英。

  接到台湾抗战的消息,日本大本营派遣一个师团约2万人确保殖民地的管辖权。

  “夜,我军三路进攻新竹。徐骧率100人,从北路将近城。登高四望,见城东大战,转而南击日军之背。日军在城头率队亟追之。徐骧见其众,避入箐以诱之。敌不敢入,发弹射,不能中。敌围久,徐骧骤分两队出,一攻其前,一攻其后。日已暮,敌遂退,徐骧从山道全军归。”从文献记载中可见徐骧的机智灵活。书载“徐骧三十八岁……结发束袴,肩长枪,佩百子弹九袋,游交往来,以杀敌致困为事”,是兰博(电影《第一滴血》男主角)式人物。

  “敌氛紧迫,(彰化)城中人心皆动,各军无敢出哨者。而徐骧慨然以29人行视城内外。有问以眷属者,浩然曰:‘有天道,台湾不亡,吾眷可得也;台湾亡,遑问家乎?”

共 5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