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温情”吴念真与《台北上午零时》

时间:2015-01-26 09: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吴念真编剧执导的“这些人那些事”大陆版舞台剧《台北上午零时》于2015年1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话剧《台北上午零时》的故事便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取材自吴念真年轻时当学徒的生活经验。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三个从“下港”上来台北讨生活的年轻人彼此支持的生活以及与面店打工女孩的感情纠葛。吴念真将自己青春时期最深沉的记忆写进这部话剧,“我也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只身来到陌生城市讨生活,为梦想而打拼,对爱情十分憧憬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因与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杨德昌合作了《恋恋风尘》《悲情城市》《一一》等经典作品,编剧吴念真的名字被大陆影迷所熟知。2011年,吴念真的散文集《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畅销,不少人因此了解到,原来他写小说的时间比写剧本还要早。上周末,这个“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携其编导的舞台剧《台北上午零时》登陆北京国家大剧院,造成一票难求的盛况,还吸引到袁泉、冯远征、梅婷等人慕名前来。与吴念真的电影一样,这部舞台剧将这个发生在特定年代的故事娓娓道来,质朴情深,引人入胜。剧中涉及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奋斗,朋友兄弟之间的两肋插刀,以及青春萌动的爱情,都令不少观众产生共鸣,甚至潸然泪下。在创作手法上,拍电影出身的吴念真也采用了许多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在舞台上实现了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

  吴念真编剧执导的“这些人那些事”大陆版舞台剧《台北上午零时》于2015年1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1月23日,吴念真携两位主创参加在国家大剧院参加凤凰公演礼,图为吴念真。(中国台湾网 张洁 摄)

  深色毛衣、牛仔裤、圆形黑框眼镜,内敛随和的穿着如同他笔尖的朴素语调,吴念真甫一登台,便迎来在座观众的热烈掌声。早在许多年前,这位“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的作品已穿越海峡,触摸到大陆青年的心。他笔下的生老病死,那些面孔与身影,生活的残酷与温柔曾带给我们良多共鸣与喟叹。

  “用情最深”的《台北上午零时》

  继吴念真编剧并导演的话剧《台北上午零时》于1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23日他携两位主创黄韵玲和吴定谦共同参加该话剧的公演礼。

  人们谈及吴念真,便会津津乐道于他“编剧、导演、作家”的多重身份,他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创作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多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系列等。

  公演礼上,吴念真随意自如,侃侃而谈。坐在台上,与观众亲密无间。他率性幽默仿佛相识多年的好友,风趣智慧讲述人生体味又像慈爱的长者,然而,大家更愿用“温情的讲故事的人”来描述他。面对面的交谈,听他似是漫不经心地娓娓道来,原本曾经贴合于《这些人,那些事》的作者形象,立刻丰满立体起来。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吴念真,有一位矿工父亲,从小生活在九份矿区的一个村子里。他曾在书中用“生命共同体”来形容那份浓厚的乡土情,几百户人家就像一家人,怀揣着同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梦想,这对他未来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话剧《台北上午零时》的故事便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取材自吴念真年轻时当学徒的生活经验。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三个从“下港”上来台北讨生活的年轻人彼此支持的生活以及与面店打工女孩的感情纠葛。吴念真将自己青春时期最深沉的记忆写进这部话剧,“我也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只身来到陌生城市讨生活,为梦想而打拼,对爱情十分憧憬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吴念真认为,《台北上午零时》是《人间条件》系列中和自己人生最为接近的。有报道说,首先带到大陆的这部《台北上午零时》“用情最深”。他笑笑,不置可否。他认为,那个年代的质朴纯真和美好希冀,在当下时代不易找寻。和台湾一样,大陆的大城市中也有许许多多外地年轻人,他们怀揣梦想、努力奋斗。

  “寻找梦想的故事,相信在大陆也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年轻人,到大城市打拼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台北上午零时》在大陆首映获赞,打动许多大陆年轻人,便是因为这部话剧所反映的那个年代的台湾故事与当下大陆年轻人的经历产生了强烈共鸣。

  说到这里,吴念真回忆起他在上海理发店曾经遇到的贵州女孩。女孩在上海打工,如果要回家,必须从上海坐飞机到贵阳后,再坐五小时巴士,之后再走一个半小时才可到家。她为了省钱没有回过家,将来想要回家乡开一家这样的理发店。

  新闻发布厅里的黄色灯光温和而柔软,陷入回忆中的吴念真稍微收了收握在手中的话筒,眼神发亮,在灯光中格外安静慈祥,他说,这让他忽然想到自己年轻时单纯的梦想,这位贵州女孩令人非常感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