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关于大陆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完成实质谈判给台湾带来的“恶梦成真”的话题,仍然是今天岛内舆论继续讨论的热点。大陆与韩国这项协定对台湾的冲击程度,真的被夸大了吗?
真的对影响不大?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天的社评以《陆韩FTA对台影响不大?》为题,针对岛内两岸派学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
社评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胡胜正与“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都是岛内的知名经济学者,却得出陆韩FTA对台影响不大与影响很大的不同结论,一般市民百姓又要如何才能认知呢?
胡胜正认为,台湾与韩国产品的重叠性虽有70%以上,但台湾对大陆的出口约60%有ITA涵盖,现在ITA要扩大到ITA2,涵盖率可能提高到70%;加上ECFA涵盖约10%,即使不考虑ITA2,目前已约70%免税;剩下的30%,有一部分是台商接单后,把台湾的零组件、中间产品运到大陆制成成品后出口,所以受关税影响的比率不大。
若是胡胜正的推论完全是正确的,为何从事电子产业生产制造的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会对此相当忧心?他并指出如果他是外商,不会选择投资台湾,因为外商会考量台湾能否成为亚太地区和大中华区的重要基地。郭董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其意见难道不值得更加予以重视吗?
长期观察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专家学者,一定会认识到中国大陆与韩国早自2006年成立CKFTA(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共同研究委员会,但是进度并不快,速度加快是在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两岸ECFA谈判即将完成前,韩国非常紧张。当时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甚至以“凶猛追击的Chaiwan”标题报道两岸经贸合作将对南业产业的冲击。
用自创英文单字“Chaiwan”来提醒,说明其忧心的程度。这也说明韩国为何要抢在台湾之前与大陆签署FTA,若大部分的产品已由ITA涵盖,试问韩国有必要对两岸的ECFA如此忧心吗?又为何要在两岸经贸进一步整合前,抢先与大陆洽签FTA呢?相对于韩国对于两岸经贸协议早收清单的紧张,台湾却对大陆与韩国95%以上产品免关税的FTA认为影响不大,不知道算盘是怎么打的?
郭董说得对,台湾总是用政治思维来看待经济议题。如今未被列ITA项目的产业,如面板及工具机业者,现在已经“剉咧等”,深怕陆韩FTA签署将面板等纳入降税项目,届时台湾面板等相关产品销陆必须课5%~10%以上的税率,试问还有竞争力吗?能说影响不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