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1:综艺节目成八卦重镇
对于不少“看着台湾综艺长大”的大陆制作人来说,台湾综艺节目总是遥远的、精致的……早期融歌舞、访问、短剧、魔术为一体的豪华型综艺节目,在台湾百家争鸣。吴宗宪、张菲、张小燕、陶子这些主持人的名气更是传遍两岸。而近年来,台湾综艺在华人区影响力逐渐减小,尤其很久都没有类似有个性的主持人“冒头”,一直都是大哥大姐“独霸天下”。
台湾综艺节目缺乏新鲜有力的血液,目前较新且有影响力的 《超级星光大道》都已开播四年。新开发的《猪哥会社》称霸台湾地区收视率,但因太过本土化而没能走出台湾,周杰伦首次跨界当主持的《MR.J频道》也鸣金收兵。这些节目的话题重复,除了八卦还是八卦,一大堆节目开开停停。
现象2:创意越来越少制作越来越糙
在很多公开分析中,都将综艺节目走入瓶颈,归根于经费太少。据了解,如今台湾综艺界“一哥”张菲,个人的主持费从刚开播的每小时45万元 (新台币,下同),下杀到如今只剩20万元,而其《综艺大哥大》每集制作成本,目前砍到80万元。而包括《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每集制作费仅20多万元,一些小成本节目甚至只有10万元不到。
对此,熟悉台湾电视生态的业内人士介绍,台湾并不是没钱,只是流向太单一。因为“广电法”的大帽子,台湾综艺节目不能被冠名,厂商只能在广告时间买广告。过去只有三台,每个电视台一年可以收入五六十亿,近年台湾开放了很多频道,100多个电视台,每个台只能分到极少的广告费和预算。钱少了,大多数人自然选择省心省力的做法,原创精神被很多人忽略了,甚至连布景都懒得换。所以,越来越难看到大型的歌舞秀,或者是巨星云集的短剧。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资深综艺节目制作人,都开始纷纷转换跑道,让原本就粗糙的节目,变得更简化。
案例分析
《康熙来了》早期因为访问了马英九、连战、李敖以及多名著名影视巨星成为综艺经典。如今,却充斥了三流通告艺人,话题永远逃不开美食、卸妆和八卦。用詹仁雄的话来说,“通告艺人该不该讲都已经讲完的同时……现在主持人只会问艺人最恐怖的经验,最不可告人的秘密……” 今年5月份,李敖在与小S的“嘴仗”中,以起诉小S的缘由,“要挟”上了一期《康熙来了》,收视率颇高。而李敖公开承认,会这么做,是对该节目现在变得只讲八卦极度不满。“是逃兵,逃避责任,内容不够营养!既然是有影响力的节目,就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李敖坦言,现在的电视节目,都不请他来开讲了,他只能以此“吓招”,求得露面机会,以便宣传他文化人的理念。而李敖的这些 “歪论”却在台湾多个论坛上引发网友共鸣。
萧芬在台湾综艺界做了近20年,与多位大咖都合作过,包括白冰冰、吴淡如、张晓燕等,然而不久前,她抛开过去长年的积累,转换跑道进入一个商业购物频道,从头开始。她说,现在综艺节目收视率压力太大了,很难做,很多想法根本实现不了。萧芬指出,过去的综艺节目创意还是颇多,而如今,被收视率压着,节目随时有被收编的可能,电视人只能随波逐流。
在王伟忠团队中资深综艺节目制作人柯柏羽看来,收视率是其制作节目最大的压力。柯柏羽指出,这几年综艺节目收视率降到0.3—0.5基本就要停播。每一天,他都要紧盯收视率表。他认为,现在综艺节目观众口味改变非常快,不能说制作人原创性下降,而且观众决定权增大了。
延伸阅读:出路在何方?
台湾综艺最后将何去何从,有人建议发展之路应该是“娱乐加人文”,也有人寄希望于前一阵子已经“三读”通过的“广电法”,今后会“适度”开放置入行销。但否会开放,还需等待。
而在电视圈,留下的人,都在各谋出路。像张小燕、小S、陶晶莹这些人,继续留守台湾,来大陆更多是广告代言。而更多人瞄准了大陆无限发展的空间,吴宗宪、欧弟、阿雅,连新晋主持陈汉典都陆续来了。近些年来,赴大陆“淘金”的台湾综艺主持人达30多人。
不过在大陆发展,台湾主持人和艺人也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像欧弟那样经过长期耕耘,成为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心骨的并不多见。西进大陆的台湾综艺咖,未必就能转危为安。而且台湾综艺咖来得多了,大陆观众也挑剔了。甚至由于文化不同,许多在台湾很好笑的“咖”到大陆就不好笑了。
台海网,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