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世界新闻报》深陷停刊之殇

时间:2011-07-13 16:16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网络评论特刊深度·幕后

本期策划制作:高斯斯                                                    查看往期<<

导  读

  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不得不停刊。这份有着168年历史的名流八卦小报终于因滥用非法手段追求独家,漠视法律,走向了自我终结。10日,这家报纸在狂售500万份之后谢幕。虽然这份以刊登名人消息而闻名的周报就此宣告结束,但伴随着其一系列窃听丑闻而产生的诸多疑问还需要时间来逐一解开。

事件回放

  《世界新闻报》窃听公众电话并非初犯。此次引发其关门的窃听事件是该报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失踪女孩米莉·道勒的手机留言,并因此干扰警方调查。随后发现,《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业务相当大手笔,不光涉及英国王室、名流,就连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和伊战阵亡士兵家属,也成为这家报纸窃听的对象。据伦敦警察局透露,被其窃听的无辜民众可能多达4000人。消息传出,朝野共愤,一向看重个人隐私权的英国社会顿时炸开了锅。重压之下,《世界新闻报》母公司老板默多克让其子出面宣布该报停刊,并称10日当天的报纸不登任何商业广告,所有收入都将无偿捐赠给慈善机构和公益事业云云。但窃听丑行及停刊让200多名无辜员工生活无着落所引起的义愤,并非这几句冠冕堂皇的话所能安抚。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将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但坚持要在警方调查后再组成独立于政府与媒体的机构,调查窃听丑闻。

舆论分析

政界与默多克关系遭质疑

  表面看,这起丑闻中损失最大的是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丑闻将直接影响新闻集团下属报刊的声誉与发行量。投资者被丑闻震惊,新闻集团股票价格随之下跌。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这位经常和新闻监管斗智斗勇的傲慢传媒大亨终于遭了“报应”。然而实际上,受重创的是英国新闻界本身。有分析称:“《世界新闻报》虽然离去了,但该报的‘黑色艺术’遗产,将最终导致对英国新闻界职业标准的大调整及新闻监管的加强。”《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表面上是一起新的违法窃听案,实质却是新闻腐败。该杂志质问,一家报纸编辑部怎么会失控到如此地步?几年来无所作为的警方及政府在其间又起了何种作用?这些质疑对一向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是耐人寻味的。 【详细】

默多克果断忍痛割尾求生

  英国媒体评论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计划收购英国卫星广播运营商天空广播公司,目前正处于交易审查的关键时期。尽管这笔交易已经基本获得批准,但窃听丑闻显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默多克迅速做出决定,将《世界新闻报》关闭,割尾求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详细】 

停刊意在舍车保帅

  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持续扩散的负面效应无法妥善处理,不但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可能面临刑事起诉,他的传媒帝国也岌岌可危。默多克此次伦敦之行,除了平息《世界新闻报》关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挽回儿子詹姆斯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新闻帝国的扩张。默多克迅速做出决定,将引发祸端的《世界新闻报》关闭,舍车保帅,为按计划收购英国卫星广播运营商天空广播公司在英国朝野消除障碍,实现他的扩张抱负。 【详细】

“窃听门”使《世界新闻报》走向“世界末日”

  促使这家历史悠久的周末小报走向它的“世界末日”的诱因就是该报记者被控卷入一系列重大电话窃听丑闻以及向警察提供贿赂以换取信息。真正导致《世界新闻报》败走麦城的根由是2007年1月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该报王室事务编辑古德曼与一名私人侦探因窃听威廉王子助手的电话而被判入狱。自那以后,《世界新闻报》受到一系列的电话窃听指控,最初大都是被控窃听名流政要的电话,但最近又爆出该报记者窃听谋杀案受害者家属、恐怖袭击受害者家属,甚至阵亡英军家属的电话,因此引发众怒。 【详细】

延伸阅读:窃听风波后的台媒省思

  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有着“翘翘板效应”,两者恰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针对《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门”,卡梅伦已下令成立公共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并决定在公部门与媒体业之上建立规范机制,在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间寻求平衡。英国政府的作为,对全球媒体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台湾亦不例外。 【详细】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