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聚焦首个“祖父母节”

时间:2010-08-30 08:21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网络评论特刊深度·幕后

本期策划制作:赵静                                                    查看往期<<

导  读

  已经有了“儿童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的台湾,从今年开始又多了个“祖父母”。8月29日,岛内迎来了第一届“祖父母节”,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话题。台湾《联合报》当天发表多篇文章,来自不同行业的人纷纷表达了对这个节日的观点,中国台湾网评论频道特摘录一二,或许能给电脑前的“父母网友”们一些省思。

观点一:象征与实质的双重意义

  在当今双薪家庭成主流的时代里,许多祖父母级长辈,默默承担了替子女分担经济压力、花时间照顾孙儿的责任,他们理当得到该有的感谢与尊重。有个祖父母节,至少能像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等等,子女儿孙们来趟家族团聚,儿孙辈能有定时问候致意的机会,集象征与实质的双重意义。家有祖父母,从增加互动,进而理解人生不同历程的变化,年轻人应较能体谅老年人的需求,从而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才是祖父母节真正的价值!   【详细】

观点二:祖父母的贡献更伟大

  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恩;不当祖父母,不能体会老人家带孙子的辛劳与价值。世人歌颂父母恩,其实祖父母对社会的贡献,是“加值型”的产能,才伟大。庆祝祖父母节,身为祖父母的我们,只希望子女都好过,孙子多几个,少子化、高龄化时代,能像大同世界说的,男有分,女有归,壮有所用,老有所养,幼有所长。  【详细】

观点三:提倡祖带孙,才能让节日更有味道

  庆祝祖父母节,不是一天的事;若要培养良好的祖孙情,由祖父母照顾幼小孙子长大是最棒的作法。只有节日,并不能增进情谊;如果能进一步提倡祖带孙风气,并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优惠,祖父母节会更有味道,更有气氛,也会更有成效。  【详细】  

讲述:祖孙亲情故事

  上周日我北上探望三叔,只见育霖守在病房,贴心握着阿公的手,亲密的谈天说笑。祖孙年纪相差一甲子,既没有代沟,又如此有话聊。那一幕场景,深深感动着我。
  社会型态变迁,亲情日渐淡薄,父子间说不上几句话随处可见,如果祖孙情感是建立在“隔代教养”的因缘上,究竟是幸或不幸?  【详细】

结语:关怀长者,隐含了“人人皆会老”这样的生命经历反省。节日只有一天,“尊敬”与“关怀”的话题却没有期限。

有关祖父母节

  世界有许多国家及地区订有“祖父母节”。在美国是9月第1个星期日,新加坡是在11月的第4个星期日,葡萄牙是每年的7月26日。台湾地区则是在2010年由“教育部”首度发起,选在8月第4个星期日。选这个日子,是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倡导祖父母与子女、孙子女全家团聚,分享暑期生活点滴,准备迎接新学期新希望的到来,并鼓励让祖父母、父母陪伴孙子女一起上下学。(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新闻

  七旬老翁促让座,遭台湾清华大学学生污辱殴打,双方闹上派出所。 【详细】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