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四月中旬以来,两岸交流的空前盛况绝对是岛内最吸引眼球的事件。博鳌论坛、第三次“陈江会”连番上场,为两岸同胞乐见,亦带来媒体空前热情的报道与讨论。 民进党与民意作对的“惯性”仍在继续,蔡英文关于“5·17呛马”游行的种种煽动性言论在台湾政坛引发一片哗然。 另一边厢,陈水扁打算“班师回朝”了,内外皆纷扰不休的民进党被舆论讽为“像个小媳妇般被陈水扁牵着鼻子走”。![]() |
博鳌论坛刚结束,第三次“陈江会”又登场。两岸良性互动频繁热络,为两岸同胞所乐见,也成为岛内外新一波焦点话题。 [详细]
§大陆 合作成共同主题词 激荡三十年成正果 两岸迈向全面“三通”时代
§台湾 开创两岸合作新纪元 两岸金融往来“绿灯”亮了 应尽快落实两会协议内涵 为何不能同舟共济?
§港澳 和解是硬道理 还需一颗“平常心” 两岸抱团取暖度寒冬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
§专家视点 徐博东:两岸高层交流重要平台 李家泉:4个“16字”的核心 王建民:助推两岸双赢 马淑静:两岸进入新境界 |

温家宝在博鳌会见钱复
 第三次“陈江会” |
热 点 关 注 |
陈水扁欲“班师回朝” |

|
民进党台北市党部无异议通过邀请陈水扁再入党,对此感到最头痛的不是特侦组、不是国民党,恐怕正是蔡英文与民进党。[详细] 虽然陈水扁“重返总统府”应是属于基本无望,但要重掌民进党却不是问题。[详细] 陈水扁重入民进党的目的那么清楚,入党后绝不可能只做个等闲党员,民进党何必陪他去打官司? [详细] 关键词 像个小媳妇 // 替蔡解围? | |
民进党抹黑“陈江会” |

|
第三次“陈江会”受到舆论肯定,蔡英文却扬言“由于谈判是失败的,大家五一七凯道见。”[详细] 蔡英文指责、抹黑第三次“陈江会”及其成果固然是意识形态所为,但更多的是蔡要“挪火为自己煮食”。[详细] 马英九推进两岸关系得到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的支持,蔡英文不敢与陈水扁切割,看不到出路。[详细] 关键词 黄粱美梦//自闭症//给自己解闷//自觉丢脸 | |
半月看点逐一评 |
“虎食子”惨剧接二连三 |
滚烫的热水,带走了一个仅在人世间停留十个月的女孩;打断的扫帚,结束了另一个女孩两岁九个月的人生。这几天的台湾,在焦急和泪水中度过。[详细] 多么宁愿时光倒流,愿成人世界痛下决心,不再让孩子落入儿虐的热锅之中。[详细] |
 | |
台“立法院”再现暴力 |
4月22日的台“立法院”又传暴力事件,打人的民进党女“立委”邱议莹事后振振有词“这不是暴力”,并获得蔡英文的声援。[详细] 对比之下,两岸之间在谈判桌上演的是剧情片,台湾的两党在“立法院”演的却是笑闹片。[详细] |
 | |
陈水扁一家轻松起来? |
陈水扁家弊案在媒体所占版面越来越小,民众关注度下降;对于案件可能出现的转机,陈水扁一家似乎也轻松起来。[详细] “一亿元”在台湾是个多么熟悉的名词,一般家庭一辈子不可能看到的数字,却只不过是贪渎的前“第一家庭”的计算单位。[详细] |
 | |
大陆旅游团台湾酿惨剧 |
4月24日,来自广东的一个旅游团在台北遭遇天降横祸,游览车遭工地起重机吊臂砸中,造成两死三伤,岛内舆论深表惋惜。 [详细] 台湾观光业现在受到教训,应该痛定思痛力图雪耻,以证明“准备好了”不是一句空言。 [详细] |
 |
|
“中国认为最难应付的人是我”! |
蔡英文宣称自己当“陆委会主委”4年间是大陆认为最难对付的人,姑且不论这话是否自抬身价,但她与大陆关系不良又有什么好得意的呢?[详细] 这话本是陈水扁的专利,如今蔡英文却要争这个“荣衔”:民进党的“政治饭碗”就是仇恨大陆。[详细] |
 | |
失业“立委”今何在 |
民进党前“立委”王雪峰被人发现疑似“拾荒为生”,岛内媒体一片同情之声;看来政治这条路进去不易,退出犹难。[详细] 政治人物离开政坛就是一个平常人,如果是他自己选择的“背影”,社会就应接受,给予尊重比给予同情更合适。[详细] |
 | |
编辑制作:赵静 王赛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