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北来 稍致微敬
2024-08-05 16:5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回归中国——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图片由作者提供)
徐秀慧教授成长于台湾中部,长期从事台湾文学史的学习与研究工作。1999年至2004年,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求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吕正惠教授的指导下,她以“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思想与文学思潮”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经过一番修改,2007年11月,徐秀慧著《战后初期(1945—1949)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一书,由编译馆出版。该书约32万字,包括:“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回归中国’与台湾政经社会的危机”“第三章 权力场域的结构与自主性文化场域的生成”“第四章 左翼言论、民主思潮与二·二八事件的革命困境”“第五章 二·二八事件前台湾文化的重建与‘鲁迅热’”“第六章 二·二八事件后的文学思潮”和“第七章 结论”。
在彰化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徐秀慧继续从事战后台湾文学的研究工作,成果迭出。2019年,她来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经多方努力,2024年4月,徐秀慧著《战后初期(1945—1949)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改名为《回归中国——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由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包括:“引言”“第一章 回归中国与台湾政经社会的危机”“第二章 权力场域的结构与自主性文化场域的生成”“第三章 左翼言论、民主思潮与‘二·二八事件’的革命困境”“第四章 台湾文化的重建与左翼文学思潮的复苏”“第五章 去殖民地化与新中国的召唤”和“结语”。该书的中国大陆版与中国台湾版的章节、内容基本相同,用词和文字等方面做出部分修改、调整。
《战后初期(1945—1949)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中“第二章 ‘回归中国’与台湾政经社会的危机”,通过分析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体制、台币政策、公营经济,既是对光复初期台湾社会的综述,又加深对“二·二八事件”的认识。
“第三章 权力场域的结构与自主性文化场域的生成”,分析长官公署的文化政策,《台湾新生报》与民主进步人士,《民报》、《人民导报》的成员、理念与风格。
“第四章 左翼言论、民主思潮与‘二·二八事件’的革命困境”,关注“国内政治动向与台湾政治出路”,涉及“批判岛内的政经现实”,“响应大陆的政治民主化要求”,“围绕政治协商会议展开的民主要求”。
“第五章 ‘二·二八事件’前台湾文化的重建与‘鲁迅热’”,分析龙瑛宗的“科学的世界观”与台湾文化重建,以及“鲁迅战斗精神”的继承与其文化抗争的意义。
“第六章 ‘二·二八事件’后的文学思潮”,分析台湾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社会主义文艺理念的复苏与中挫,涉及“人民文学”与“文艺大众化”的倡议,从“五四精神”到“新现实主义”论争的意义。
研究光复初期台湾社会思想与文学思潮,涉及到史观、史论、史料、分期等诸多问题。关于史观,徐秀慧站在台湾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研究光复初期台湾文学的变迁、重建、改造,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颂扬进步知识分子与民主人士传播五四以来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文学,记述光复初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与冲突,以及曲折发展历程。
关于史论,徐秀慧借鉴西方文学理论与分析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撰写光复初期台湾文学思潮变迁与发展史,论从史出,文字通顺,有理有据,结论较为客观公正。
关于史料,徐秀慧多方搜集史料,引用的文献包括《台湾文化》《台湾新生报》《政经报》《民报》《人民导报》《自由报》《台湾评论》《和平日报》《新知识》《文化交流》《中华日报》等。
关于分期,徐秀慧以“二·二八事件”为界,将光复初期台湾文学分为两个时期。关于地域,北部以台北的《台湾新生报》《民报》等报刊杂志为中心,中部以台中的《和平日报》为中心,南部以台南的《中华日报》为中心。关于作家群体,台湾本省籍作家有叶荣钟、杨逵、龙瑛宗等,中国大陆来台作家有许寿裳、雷石榆、黄荣灿、王思翔等。关于文学思潮,聚焦于台湾文学的人民性与进步性,以及五四以来中国大陆新文学对台湾文学的影响。
总之,《战后初期(1945—1949)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是关于光复初期台湾社会思潮与台湾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台湾光复后,丘念台筹组台湾光复致敬团,台籍士绅14人参加,包括台籍国民参政员林献堂、陈逸松。自1946年8月29日至10月5日,台湾光复致敬团穿行中国大陆东西,于9月12日在陕西耀县遥祭黄帝陵,代表600多万台湾人民认祖归宗。叶荣钟撰写“祭黄帝陵文”,抒发:“甲午不幸,乃沦倭寇,弹尽援绝,民主奋斗,五十年来,惨苦痛疚,压迫剥削,欺蒙骗诱,向往故国,日夜祈救,八年战争,民族更生,旧耻尽雪,旧土重享,自由解放,全台欢声,宗功祖德,日月光明,时将周岁,特回告祭,稍致微敬。”台湾光复致敬团的参访活动是光复初期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次重要的文化融合,具有引领示范效应。
沿着先人的足迹,台海北来,“稍致微敬”,徐秀慧教授研究光复初期台湾社会思想与文学思潮,回到祖国大陆定居、工作。“回归中国”,不仅仅是光复初期台湾的回归,是台湾文化的回归,也是学术研究的回归,是台湾本省籍学者的回归,进而推进两岸文化的融合。(作者:褚静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