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未来四年两岸关系虽堪忧但可控
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将进入又一个四年。(图片来源:网络)
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将进入又一个四年。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日前在香港中评社刊文直言,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将“更加复杂严峻”,自无法、也不必期待会有什么缓解。但两岸关系历经三十多年坎坷,已经走上和平发展轨道,非民进党能够“扭转”;两岸经济社会依存度增加,也非民进党能够“切割”;两岸民间的交流与交往频繁,也非民进党能够“断绝”。而且,两岸关系的深度融合与未来发展,是民心所向,势不可挡。
全文内容摘编如下:
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将进入又一个四年,两岸关系倍受内、外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危机与风险依然存在。总体评估,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将“更加复杂严峻”,笔者认为,自无法、也不必期待会有什么缓解。有如民进党前“立委”判断:蔡“520就职”大概就是重申“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加上新冠肺炎蔓延,可能会强调医疗、民生,或是大家要团结等。无容置疑,两岸关系持续恶化无法挽回,主要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拒绝“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亲台反华”势力遥相呼应、勾连,试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但台海局势总体上看仍在大陆主导和可控的范围之内,坚决反对“台独”及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坚定意志和坚强的实力,不客气地说,量这两股势力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未来四年两岸关系“更加复杂严峻”之原因分析
一是,民进党自以为“完全”执政很容易误判、犯错。年初“二合一”选举民进党自认“完胜”,一直处于膨胀、兴奋之中,似乎已接近“忘乎所以”。民进党当局对台湾政党政治和两岸关系至少有“三个误判”:即自认为在岛内政治版图“绿大蓝小”,政治实力“绿长蓝消”,且仍在强化之中;自认为有817万选票支持,“立法院”获取60多个席位,在野党无力制衡;自认为外部有美国“撑腰”,有所谓挟洋自重的“底气”,就无所顾忌与大陆对抗。从此次“新冠疫情”看出,民进党“选边”重押美台关系,更是借疫情“点火”,升高两岸对立。未来四年,民进党为延续执政,定会延续“倚美抗中(大陆)”和“护台抗陆”策略,两岸关系将持续紧绷无解。有台湾学者悲观地认为,“未来两岸看不到任何解答方案”。显而易见,民进党执政,两岸政策与大陆逆向而行目前看不到回转;操弄民粹煽动“仇中抗中”似尝到“甜头”也不会收手。无疑,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将呈现“渐行渐远,恶性循环,充满风险”的态势。
二是,蔡英文已无连任压力,但面临“极独”的压力。岛内2022年又将迎来22个县市长及县市议员等选举和2024年“总统”“立委”选举,台湾朝野政党与政客,又将面临一番厮杀决斗,民进党到时免不了又会玩弄“仇中抗中”的“两岸牌”。民进党还有中评委、执委和中常委选举,三大派系指标性激进人物,即“新潮流系”“副总统”赖清德、苏系“行政院长”苏贞昌、“正国会”的“立法院长”游锡堃,相互之间既有嫌隙,又有竞争,其他“反中仇中”势力,仍在不断扩散。而蔡“当家”的如无意外,520后再任党主席,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其本人虽不敢“造次”,继续“玩阴”的。但党内极端“台独”势力不会甘休,各派系为获取政治利益,不排除将扮演“极独”角色。早有深绿和极端“台独”分子试图推“正名、制宪”,企图通过“法理台独”,要让台湾成为“正常国家”。近日“独派”大老辜宽敏创立的“台湾制宪基金会”,正悄然启动“宪改”“制宪公投”,直逼蔡当局,也逼大陆“出手”。蔡如采取“顺其自然”“乐观其成”的态度,势必冲击两岸关系。一旦成为事实,势将陷两岸于空前危机,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三是,民进党当局推动“渐进台独”将持续“常态化”。文化要“去中”;经济要“脱中”;对外要“亲美”,已成为民进党“渐进台独”的基本路数。近期全球抗疫,民进党趁机刷“存在感”,上窜下跳,推销所谓“口罩外交”“办事处更名”,炒作“证件”“华航”改名,鼓吹“美台建交”。毫无疑问,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紧密挂钩,朝野各有所图,小绿“时代力量”与“基进党”“立委”跟进,“趁疫打劫”,异想天开。民众党“立委”也表态“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值得关注的是,蔡当选后不久回答BBC(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问时声称,台湾无宣布“独立”之必要,因为它已是一个“独立国家”,名叫“中华民国台湾”。此话明显将“中华民国”与“台湾”捆绑,重点算计把“中华民国”与“台湾”连结并合体,以“中华民国台湾”包装偷渡“台独”为手段,实质梦想“切香肠式”推动“渐进台独”,比“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
四是,国民党为重返执政顾选票无心无力制衡民进党。年初“二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受重伤且趋向式微。党内主导改革呼声高升,青壮派要求“世代交替”,首次由现任“立委”、48岁的江启臣任党主席,其从政资历、党内地位及权威性不足,蓝营县市长及各派系难以整合。江面临四大考验:即能否驾驭派系林立、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百年老党?能否化解省籍情结,取得地方党部信任与支持。避免国民党再度分裂?能否应对民进党操作“反渗透法”追杀,包括如果“罢韩”6月通过可能对蓝营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能否搞定党内纷乱无方的“两岸政策”,获得台湾多数民众认同?目前看,国民党将败选与大陆政策挂钩,对“九二共识”产生怀疑,乃至想搁置或抛弃,甚至有人幻想摆脱“红帽子”以为“拿香跟拜”就有选票。国民党只想重返执政,不想再当“刹车皮”。对外关系上可能转向“亲美远陆”的路线。事实上,国民党已无心、也无力制衡民进党;不想、也无法阻拦民进党。而民进党掌握庞大的执政资源,“立院”党团一党独大,恐让民进党更加肆无忌惮,铤而走险。
五是,台湾民意受政党与政客误导失真,但对危机无感。台湾是一个诉诸民粹的政党政治,民进党恣意妄为操纵“反中、仇中、去中”,编织谎言,抹黑大陆,煽动仇恨,制造对立,相当部分的民众被误导。每遇重大选举,泛绿政客就实施民粹的政治宣传、灌输、“洗脑”,台湾民众对大陆认知的扭曲、对两岸政策的误读、对两岸关系的误解,变得越来越“走样”。尤其,不少青年人的单纯、幼稚与“麻木”,以为与大陆对抗,对台湾没有什么危害性;也不怕与大陆对抗,不担心“台独”可能会带来的严重恶果;还幻想着台湾有美国当“保护伞”。被民进党掌控的绿色媒体及“网军”,恶意推波助澜,误导社会舆论,持续升高两岸对立。令人忧虑的是,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的风险越来越高,已经迈上了严重危险的道路,而台湾民众却对越来越疏离、越来越恶化、越来越难以修复的两岸关系“无感”,这是需要两岸高度警惕和值得深思的。
六是,中美博弈美国仍将频用“台湾牌”企图遏制中国。特朗普主政,过去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位变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在涉台问题上,特朗普先后签署“台湾交往法”“台湾安全法”“台北法案”等,其严重性在于:干涉中国内政,违反“一中”原则;向“台独”势力发错误信息,给两岸关系“火上浇油”。中美贸易“磨擦”未结束,新冠病毒仍肆虐,下半年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改选,美经济、社会受疫情冲击严重,两党都借疫情议题,将矛头指向中国。谋求连任的特朗普势必加码打“台湾牌”,包括美国官员出席蔡“520就职”,提升“官方互访层级”、“军舰军机绕行台海”,加大“对台军售”,甚至已有政客提出“美军驻台”“美台建交”等挑衅。美、台勾连小动作、小伎俩虽不足为奇,但“合力”上演“反华反中”恶剧,民进党变本加厉“藉疫”煽动、攻击大陆,配合美国强化“印太战略”。美国则拉拢台湾与西方国家一起,造谣、抹黑、栽赃中国,挑战“底线”,是否引发台海冲突,值得警觉。未来四年美国坚持“以台制华”战略不会改变,美国频打“台湾牌”也是必定的。因为地缘政治及“印太战略”需要,已用惯的“台湾牌”不可能放弃。当然,中美大国战略博弈,美中对抗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同样,两岸关系对抗、失控,对美国来讲也无利可图。美国应该懂得,中美关系破局,美将无法承受后果。
二、两岸关系非民进党肆虐得逞仍由大陆主导、掌控
总体上看,此次全球新冠病毒肆虐,民进党当局企图“借疫谋独”,蓄意操作“仇中抗中”,“媚美”寻求“国际空间”。但美、台勾连操作的政治目的并未能达到,在国际上也无法撼动我一个中国原则。当前的两岸关系,台湾多名知名人士感叹:“敌意螺旋”不断升高,悲观者认为,“两岸之间已经完全没有回头路”,也有智库举办“论坛”对目前不断恶化的两岸关系忧心忡忡。但笔者认为,两岸关系历经三十多年坎坷,已经走上和平发展轨道,非民进党能够“扭转”;两岸经济社会依存度增加,也非民进党能够“切割”;两岸民间的交流与交往频繁,也非民进党能够“断绝”。而且,两岸关系的深度融合与未来发展,是民心所向,势不可挡。深层面分析其原因:
一是,中国实力,今非昔比。实力当然包括“软硬”两个方面。中国的软实力,从抗新冠疫情证明,中国与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相比较,其国家治理能力、组织动员能力、物质保障能力,民心凝聚力,无比强大,并非所谓西方制度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到哪里去。中国的硬实力,底气何来?毫无疑问,来之于中国的综合国力。新冠疫情逐步得以控制,依靠的是举国之力,依靠的是万众一心,全中国各地“封城”后的人民生活、人权生命、社会秩序基本稳定。武汉清零!世界看到中国奇迹,感叹中国最安全。
二是,中国定力,坚持“和统”。台湾教授范光棣给台湾乡亲的一封公开信中说道:“目前中国(大陆)领导人对台湾算是最温和、最柔软的了,不但说会尊重台湾人的生活方式及现有社会制度,还说一国两制的内容可以跟台湾各界商讨,已经对台湾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大陆始终认为,骨内同胞,血浓于水,坚持“和统”理当是最佳选择,最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但“和统”不是唯一选择,“和统”并非大陆“软弱、无能”。大陆绝不会允忍极端“台独”逆行“狂奔”;也绝不会允许外部势力企图把台湾拿走,这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必须想清楚的。
三是,中国耐力,“唯和与合”。两岸三十多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社会、经济、文化己经有全方位、多领域而广泛的融合。无可否认,大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制定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努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希望“共谋合作,互利双赢”,已经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认可。台湾民众也看到大陆发展的事实,期待两岸和平与交往,甚至有人质疑美国到底能帮到台湾什么程度?。两岸融合的深度、广度,当然还远远不够,融合的过程中会有曲折,乃至充满险恶的风浪,还需要我们秉持理性与耐力,需要两岸人民共克时艰,克难前行。(中国台湾网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