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郁:“26条措施”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两岸快评第404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9日北京讯(记者 张亚静)11月9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当前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前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在会上发言时指出,“26条措施”的发布,表明大陆在面对内外挑战的复杂环境中,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主动出击,引领和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正在有序地推进“反独促统”并举的战略。
谢郁表示,2019年两岸关系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影响两岸关系的内外因素正在发生或将发生重大变化。新旧矛盾叠加,内外挑战并存,两岸关系呈现敏感期、调整期和风险期三期叠加的状态。在中美博弈、台湾选举面临政党格局是否重组的关键期以及台当局为了拼选举狂打“反中牌”、炒作“芒果干”等使得两岸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11月4日,大陆推出了“26条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首先,“26条措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实,是大陆从和平统一的长远目标和方向来着眼,从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角度来考虑推出的全面落实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26条措施”是“同等待遇体系”的又一次新落实。“26条措施”是继“31条措施”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之后又一次同等待遇新举措。同等待遇的举措是配套的,是循序渐进和不断推出的。在2020年台湾选举前推出“26条措施”,说明大陆的同等待遇政策和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是超越岛内的政党轮替的,也超越了岛内蓝绿政党板块此消彼长的格局。这说明两岸关系不因岛内政局发展而被阻隔、被逆转、被迟滞。无论岛内政党格局如何变化,蓝、绿如何交替,大陆始终占据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两岸融合发展、同等待遇政策落实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方面。无论明年选举结果如何,大陆都将继续进行同等待遇政策后续的推出和融合发展的深化,这就是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工作。无论统一前,还是统一后,两岸社会的一体化是必须的。
第三,“26条措施”是对今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国安五法”“代理人法”等逆向“修法”、恶意阻断两岸交流、破坏两岸民众关系、恶意损毁两岸红利的一系列反向举措的有力反制。在“26条措施”中,鼓励和优惠台企参与大陆新经济、新能源、5G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给予的优惠措施,对台胞在大陆居住提供了如购房、教育、文化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便捷。这些惠及台企和台胞的政策,与蔡当局一系列恶意的“修法”相比,就能知道谁真正照顾两岸同胞的福祉,谁真正着眼于两岸交流红利的普惠,谁在着眼于推动两岸和平的发展,也反衬出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提振经济无方、稳定两岸无力、照顾民众无心。台当局的一系列“修法”,从短期来说是为了拼选举,获得选举利益,从长期来说,是为了“法理台独”。
第四,大陆一系列政策的推出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照顾了台湾同胞的利益,保证了两岸民众对正常交流的需求,照顾了台胞台企的切身利益,促进了两岸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在现实中也能不断培育和催生新的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动能。回顾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规律就是,两岸交流不可阻,两岸民众的福利不可损,和平统一的进程不可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