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岛内声音:台湾要走出傲慢与悲情

2019-04-19 10:2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17日在《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针对两岸30年来此消彼长态势发展,论者总喜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这些既显性又可量化的指标来做诠释,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主体仍旧是人,抛开了人的特质谈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常未能溯源探本,真要谈翻转处境,也就难直击核心。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政经的观照当然重要,但为何看不到自己在这里的盲点,其实就缘于当事者的心理,正如此,我们就常看到对同一社会现象,却可以出现南辕北辙的诠释,由此而采取截然相反的应对。

  即此,真想知道原来占尽优势的台湾为何沦落到如今尴尬的处境,未来是否能再现风光,也就必须回头返观这30年来台湾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对方的。而在此,一言以蔽之,台湾之所以无视于大陆惊天动地的变化,无视于大国已然崛起,其实正缘于傲慢与悲情的这两种心理。

  说傲慢,台湾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傲慢的本钱,僻处东南,收纳的是困于生计、多只在生死线上奋斗的移民;及至国民党来台,虽带来诸多精英,却毕竟是败军之将,心理上更如惊弓之鸟,也谈不上面对大陆能有傲慢之姿。

  真让台湾人有傲慢本钱的,是来自海峡交流开通后,看到两岸社会,尤其是经济发展的落差之大,而就此,除非你对历史、对生命有深刻的反思,想不傲慢也难。想想,一个在台仍为生计打拼的计程车司机回去探亲,在大陆乡亲前就已是“衣锦还乡”,你又如何能保持平常心!而这指的还是那些在大陆有亲人者,没亲人的,少了情感的羁绊,更容易傲慢。有这傲慢,就看不到人家之长,就见不到人家的变化,就忘记了台湾从穷困到变成四小龙之一,也只30年时间,就对大陆40年来的崛起不能接受。

  这种傲慢,贬低了对方,更美化了自己。所以“独”派的人会告诉你台湾在“日据”时代已较大陆任何地方进步,会强调国民党部队到台湾,看到自来水从墙壁出水的惊讶,于是,许多人就以“劣等种族”这种轻蔑的态度看待中国大陆,好似台湾人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优生物种般。所以2008年“三通”时,“独”派媒体谈要拒绝大陆人来台,基本上就像欧洲人在谈“蛮族”般,就怕他破坏了台湾的“文明”,而其实当时大陆的经济已经腾飞,大陆精英的视野已普遍接轨于国际。

  傲慢会让人无视于两方的消长,但消长大到一定程度,你也不能视而不见,2002年左右,大陆迅速崛起,台湾另一个心理却又迅速发挥了它的作用,让台湾不能更开放地设想自己在两岸未来的角色,而这心理就是悲情。

  悲情不是台湾所独有,异乡奋斗的生活困顿难免让人有悲情,但作为边陲,被割让给日本,这悲情在台湾就深化为社会的记忆。但悲情既是一种被欺负、被遗弃、遭时不遇的情绪,原该在台湾崛起后逐渐消失,可台湾有“统独”之争,悲情是“独”派一定的心理特质,强化悲情也是他们凝聚力量的重要手段,对国民党这统治者更需要以悲情来反抗,所以台湾崛起的历史原因都必须与国民党无关,对大陆更就不用说了,万般都是“这强者想吞噬我们的错”。如此,有了悲情,就理直气壮于自己的没落,就有与对方对抗的本钱。而也正因立于对抗,就看不到事物正向的可能性。如此,愈悲情愈对抗,愈对抗愈悲情,恶性循环下,终于将自己逼入死胡同中。

  从移民、从被殖民,台湾都自然会有悲情,但悲情只能作为挣脱困境的心理动机,一旦扩展到其他部分,人就会尽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别人,两岸之间,你总如此,当然就看不到自己会落到如此地步的原因。

  谈两岸,这傲慢与悲情的心理就如此障碍了台湾人的视野,收缩了台湾人的心胸,使台湾原来“虽小犹大”的立基尽失。而如今,在现实逼迫下,台湾开始有许多人觉得必须更有两岸的连结,但如果不回看这心理,恐怕傲慢就会转成自卑,悲情却更愈演愈烈,那就何只不能看到台湾在两岸中可以有的角色,也难以想象出台湾可能创发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