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的“恐吓牌”无法扭转两岸共议统一大势
随着岛内各界对民主协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响应越来越多,民进党当局祭出“恐吓牌”,妄图吓阻岛内各界进步人士赴大陆开展民主协商。然而,民进当局的这种卑劣手法,并不能阻挡两岸各界开展民主协商共议和平统一的历史大势。
一、民进党频发“恐吓牌”阻挡两岸民主协商
“恐吓牌”是民进党当局阻挡两岸民主协商的卑劣手法。2月19日,陈明通公开点名警告新党主席郁慕明,称如果去大陆参加民主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79条之三、情节严重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警告郁慕明“不要以身试法”,并警告一般民众去谈同样“触法”。3月15日,陆委会在所谓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法性解释”中称,参与民主协商涉及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9条第8项“从事妨害国家安全活动”规定,可依“人民团体法”第58条以及“政党法”第26条,予以“解散处分”。同日,针对台籍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发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祖国必然统一”等支持两岸统一的言论,台行政当局又称此举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不得担任中共党政军职务的规定”,且“公开发表统战言论极其不当”,决议处“法定最高额新台币50万元罚款”。
二、民主协商充分照顾台胞最大利益
1949年两岸分隔以来,两岸各自走上了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制度模式、生活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民主协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旨在探讨最能赢得两岸同胞最大共识的政策结果,充分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指:“民主协商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尊重台湾主流民意的体现。广泛的民主协商可以为台湾民众提供更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不仅不影响、不取代两岸协商谈判,还可以为两岸协商谈判提供坚实的民意支撑。”
民主协商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来说,民主协商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纳各党派、团体、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广泛参与协商,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充分反映各方面意见,确保广大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最大程度实现。
民主协商具有充分的平等性,为各阶层、团体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恳谈沟通的平台,能够有效化解分歧、增进共识,确保社会各层面的意见能够受到平等对待。民主协商将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两岸双方聚同化异,共议解决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共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两岸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
民主协商具有显著的民主性,能够充分吸纳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智慧,既提高了决策的针对性,又提高了决策的专业化水平,能够广泛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未来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凝聚共识的基础。
三、民主协商符合岛内各界期待
正是由于上述优势,民主协商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岛内各界积极响应。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先表态支持民主协商,表示新党愿意到大陆进行政治协商,寻求迈向统一的和平发展机制。岛内舆论也积极评价并献策民主协商。台湾前海基会经贸处长邓岱贤表示,民主协商利于在统一进程中探索对两岸都更有利的相处模式。台湾《旺报》则连发多篇社论,高度评价和期待两岸通过民主协商务实解决经济合作等问题。
总之,民进党当局企图通过“恐吓牌”,吓阻岛内各政党社团参与两岸交流协商,无视民主协商对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意义,无视民主协商给台湾同胞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无视岛内各界对民主协商的热切期待,注定无法扭转两岸民主协商共议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的新情势下,两岸民主协商必将成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最佳路径,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参与到两岸民主协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伟大征程中来,而两岸民主协商实践也必将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新的理论贡献。(作者:徐晓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