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陈丽丽:从台资企业大陆上市热动向看两岸资本市场赛局

2018-08-29 10:3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美经贸激烈的摩擦对全球经济贸易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贸易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资本发行市场上,台资企业对在台上市并不积极,反而出现大陆上市热,充分提示了台资企业界依然看好未来大陆经济前景、资本市场优势及发展潜力。

  企业特别是在海峡两岸投资发展的台资企业,在大陆、香港与台湾上市是一个普遍现象。就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与筹资能力而言,香港一直是东亚地区最重要与最有影响的资本市场之一,也是两岸企业及国际企业最喜欢上市筹资的重要资本市场;台湾资本市场较大陆起步早,市场相对成熟,但受政治经济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却不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外商投资台上市公司积极,但外企在台上市不多,台资企业对台在上市积极性较过去显著放慢。大陆资本市场起步最晚,资本市场环境不是最优或最完善,但对台资企业仍具有很强吸引力,不断有台资企业赴大陆上市,今年以来更出现一股新的大陆上市热。

  今年以来,台湾股市表现尽管较大陆股市好许多,股市万点行情持续一年有余,上市上柜企业获利普遍增加,台企在台IPO上市数量也较前几年明显增加,但筹资规模一直有限。大陆股市尽管波动没有出现新的上涨行情,反而市场压力沉重,但庞大的市场与强大的筹资能力对台资企业仍具有相当吸引力。2018年上半年,台湾新挂牌上市企业(IPO)有28家,是近五年来新高,但新增上市企业总数在大中华地区仍属相对有限,特别是筹资规模小,只用101亿元新台币即3亿多美元,与大陆与香港上市筹资能力无法相比。香港上半年IPO家数达101家,筹资规模达1911亿元新台币,大约是台湾的200倍;大陆IPO企业家数63家,筹资总额高达4190亿元新台币,约是台湾的400倍。依此计算,今年上半年大陆IPO企业平均筹资规模为67亿元新台币,香港为19亿元新台币,台湾为只有3.6亿元新台币。另一份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台资企业在台湾IPO的平均筹资规模为7.78亿元新台币,而大陆平均IPO筹资规模则达27.81亿元新台币,相差近4倍。这也是为何台资企业更愿意到大陆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激烈及中国大陆经济形势挑战增多,一般企业上市(IPO)上市里程相对慢长(不过大陆对四大类科技公司采取“即报即审”快迅审批办法),但大陆经济发展前景、资本市筹资能力、股市本益比、市场品牌影响力与企业长远发展等优势,不是台湾所能相比的。台“金管会”有关负责人也不否认这一点,认为台资企业或其子公司选择在大陆上市,主要是大陆市场筹资规模大,且能够取得当地资金、建立知名度及减少母公司资本调度负担等。

  在大陆上市台资企业业绩与收益表现优异,也是激励台资企业加快赴大陆上市的另一原因。到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公司合计有33家,其中23家为只在大陆上市,而未在台湾或其他地方上市,只有2家同时在台湾与大陆上市。在大陆上市的台资企业表现优异,其本益比远高大陆A股收益比的平均水平,股价平均涨幅较发行时相比上涨达90%以上。今年初FII大陆挂牌上市之后,在岛内资本市场与台商界确实引起不小振动,带动更多台资企业计划向大陆申请上市挂牌。据台湾证券交易所资料,已申请或正计划申请中的台资企业总计近20家。面对台资企业加快大陆上市步伐形势,蔡当局自然不是鼓励与开放,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限制性措施,阻挠台资企业赴大陆上市。台湾金管会负责人针对FII大陆上市一事强强调,台湾资本市场法规透明,审查效率高,资金流动限制少,鼓励海外台商回台上市挂牌。不及前(今年7月底),台“金管会”对企业赴大陆上市一事采取进一步的管制措施,要求未来台湾企业赴大陆上市前,须“资讯充分揭露”;将原本规定只有“重要子公司”在海外上市需要经过母公司股东会议同意拟改为“所有子公司”;上市公司申请下市或子公司赴海外上市,前母公司应成立“特别委员会”,对股东说明公司情况及获得股东同意。但这些限制性措施似乎仍难以阻挡台资企业赴大陆上市步伐。8月20日,台湾第二大半导体晶圆制造公司联电公司股东会达成决议,通过大陆子公司苏州和舰半导体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申请案,再次引起台湾资本市场的热议与关注。同时,仍有多家台资企业仍在持续申请与规划大陆上市。

  不可否认,中美经贸摩擦与国际经济贸易大环境对中国大陆经济贸易与资本市场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大陆经济发展前景与市场诸多优势以及中央到地方对台资企业的鼓励、优惠政策措施,对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发展与争取在大陆上市筹资(IPO)仍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未来仍会有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会持续选择大陆上市挂牌,这是资本的理性市场选择,不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能遏制的。

  台湾当局为鼓励资本市场发展,主打“亚洲杯”(亚洲地区资本市场合作),却是一个排除大陆资本市场的不完整的“亚洲杯”,就算不上真正的“亚洲杯”,反而压缩了台湾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在经济与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台湾只有政策更灵活、市场更开放,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进两岸经济、贸易、资本、金融的开放与合作,建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大中华资本市场,才能真正激活台湾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才能在区域尤其是大中华区经济竞争与赛局中争到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否则限制性政策只会压缩台湾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空间。(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