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陈桂清:全国两会奏响“反独促统”的时代新强音

2018-03-20 07:0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早春三月,2018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修宪、人事换届、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对台政策等热点话题吸聚了无数公众关注的目光。其中,习近平新时代的对台政策无疑是这场盛宴中的一道大菜。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俞正声主席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新任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讲话、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部长通道”接受的媒体采访、涉台代表围绕两岸关系的议论与建议、会议前夕公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1项措施”)等,给人们端上了一道又一道的“对台政策大菜”。

  这一项项吸引眼球、内涵丰富、饱含真情的对台政策,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清醒认识与远见卓识,传递了大陆反对任何形式“台独”分裂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大陆照顾台湾同胞福祉利益的真情厚爱,吹响了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嘹亮号角。

  一、彰显了大陆捍卫“一中”、反对“台独”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的两会上,反对“台独”的硬性宣示都是涉台表述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岛内各股“台独”势力蠢蠢欲动、台海局势面临严峻复杂挑战的背景下,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自然成为涉台论述的重点内容。俞正声主席所做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政协闭幕会政治决议以及新任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会议时的讲话,虽然涉台部分的语言表述有些许差异,但都无一例外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行径的政治底线。

  此次两会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可以说是对当前台海形势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六个任何”反“台独”论述精神的准确贯彻。2016年5月以来,台湾新上台的蔡英文当局不仅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反而在岛内不遗余力推动“去中国化”渐进式“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丧失,岛内社会政治生态更加“绿化”。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党中央一方面精准判断了台海面临的各项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坚定了反对“台独”的决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发出反对“六个任何”形式“台独”的最强音,严厉警告了“台独”分裂势力。2018年全国“两会”沿着“六个任何”的反“台独”政策脉络,重申大陆对“台独”的零容忍的态度,继续奏响反“台独”强音。

  可以想见,“反独”强音将继续在台海上空回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增强。在大陆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支撑下,在党中央高瞻远瞩的对台决策指引下,高悬在“台独”分子头顶的“反独”利剑将会更为威严、更为锐利。

  二、反映了大陆“以民为本、主动塑造”的对台政策新思路

  此次“两会”,涉台内容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国台办联合发改委于两会开幕前夕发布的“31项措施”。连日来,两岸媒体尤其是台湾媒体纷纷聚焦“31项措施”,热烈讨论它的新内涵、新影响,捕捉大陆对台政策的新变化、新趋势。

  纵观这31项措施,可以说“条条吸引眼球、条条振奋人心”。31项措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大陆台商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提供更多的扶持,其中既有“开大门”的放宽性内容,比如开放台商参与“中国制造2025”、政府采购、国企混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研究计划、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也有优惠性政策,比如减免15%的企业所得税、享受农机购置补贴、金融支持等。另一类是给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内容包括在职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人才引进计划、科研基金社保、文化工程、荣誉评选、影视制作与播出、图书进口、参与社团协会、参与基层工作、参与民间交流、找工作等,既为台胞在大陆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消除政策阻碍,也为台胞融入大陆,参与大陆建设提供机会,给台资企业与台湾同胞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31项措施”的出台彰显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福祉利益的充分照顾,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人本精神与为民情怀。“31项措施”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皆前所未有。这种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便利措施,首先源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台政策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众所周知,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两岸“两会”协商中断停摆。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台海形势,大陆方面并没有因为形势发展的变化而抛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而是始终在“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指导下继续做台湾人民工作。大陆继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用真诚、善意和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31项措施”的出台实实在在展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开大门”、“谋实利”的同胞情怀,给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营发展,给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创业、工作、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31项措施”的出台还反映了中央对台决策层的充分自信与十足底气。在两岸关系面临严峻复杂挑战之际出台“31项措施”,如果没有大陆对台决策层强大的战略定力与自信,是不可能出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笔者认为,有了这一根本思想的指引,对台工作便能“放开手脚”,充分利用大陆持续增强的综合实力、战略优势,充分发挥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牵引力、主导权,充分运用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感召力,主动塑造两岸关系新的形态、新的未来。“31项措施”的出台就充分体现了大陆这份自信。大陆一方面明白“台独”势力在岛内翻不起大浪,只要我们做好充分防范准备,一定能够化解各种风险;另一方面对自身的吸引力有足够的信心,相信通过“春风化雨”、“久久为功”的政策一定能够吸引更多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工作生活,也一定能够在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过程中化解台湾同胞的心结,共同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波诡云谲的台海风云,2018年全国“两会”交出了一份充满自信、铿锵有力的答卷,奏响了“反独促统”的时代新强音。在两岸实力对比“陆强台弱”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在国家社会“一个中国”篱笆越扎越牢的情况下,对台工作一定会有新气象、新作为,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宏伟目标。(作者陈桂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