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并对2018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过去五年,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我们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加了53.1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高达51.6%,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不仅如此,创新驱动成果丰硕,2017年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至57.5%,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引领世界潮流。
新动力、新产能不断崛起,正在重构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深刻改变着我国生产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我国依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旧路漫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依旧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小企业经营依旧困难、民间投资依旧疲软、脱贫攻坚形势依旧严峻、医疗教育问题依旧突出等。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调整至6.5%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衰退,恰恰相反,经济增长调整是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留足空间。具体而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增长动力机制。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能,提高供给体系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2017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好成效,譬如钢铁产业减少产能5000万吨,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链接效应,让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建立现代化的营销体系。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载体,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发展,培育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同时,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崛起,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增长路径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把握新科技革命契机,对于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需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打造科技中介市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同时,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来推动我国在基础领域原创性研究的进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全民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壁垒,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以此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激发市场运行潜力与活力。譬如浙江以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信息,简化政府办事流程,提高企业效率。在此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两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且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保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打破民间投资壁垒,降低民间投资门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让民间资本能够更多地进入新兴产业,扶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推进“一带一路”,加快东西双向开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需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进我国对外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扩大产能合作,加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与深度。另一方面,巩固对外贸易向好态势,扩大出口信保覆盖范围,为我国出口贸易提供有利条件。加快推动服务业进出口贸易,培育对外贸易的新业态。与此同时,积极吸引高质量外资,扩大外商投资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通过反哺效应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均衡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城乡均衡、区域平衡势在必行。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农村地区发展,包括经济体量增加、人均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升级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战略,延长农业发展的产业链,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营销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缩短城乡之间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如此,继续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区域的支持,实现我国各大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作者:潘家栋,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