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湾专家:海峡两岸交流亲历与感想

2017-12-04 11:1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海峡两岸开放交流已历三十年。对我而言,中国大陆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长期生长、受教及生活于台湾,我深受中国国学、史地、社会、文化的教育和陶冶;美国求学五年、英国智库客座研习一年,以及后续的工作与教学研究,则提供了从全球格局检视两岸的视角。出自于天然与环境使然,让我探索中华文化、关注研究两岸和思考未来社会民族发展。无论从内心驱力或宏观世界回望,无论是亲身体悟或客观查考,两岸系出同源皆属中华民族,绝对是千锤百炼、亘古不变的铁实;中国崛起与民族复兴,则是两岸同胞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海峡两岸开放交流三十年,我却是在2014年起开始得以亲赴大陆目睹山川文物,昔日只见于书本影音声光描绘呈现的景象,霎那之间与实体对接的撞击,那种难以忘怀的强大震撼既刻骨铭心又有万千感触。江南第一水乡周庄,令人沉醉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意境;从河南郑州往游云台山,驰骋中原和首次遇见黄河的内心澎湃;在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尝试捕捉这位晚清名臣辩述无力回天的伤感;行经北京东交民巷,耳畔似乎还听到空气中传来百余年前义和团凄凉无助的呐喊厮杀;颐和园美景难掩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居庸关蜿蜒长城诉说着古今多少英雄的悲壮……我珍惜每一回的接触,期待那种彷佛在转角就会与历史人物穿越时空交错的奇特感觉。

  近年来看到大陆努力推展中华文化。有人也许会问:中华文化在哪?我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文化既在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之上,也在汉唐明清的典章制度之内,更在今日市井农村戏曲小调之中。它时而以诗词歌赋、书画工艺优雅现形,时而又以闹市偏乡百姓揖让素朴呈展。它在祖坟墓碑之上,在言语文字之中,在举手投足之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深处!炎黄子孙慎终追远、厚德载物,中华古训父慈子孝、修齐治平,滋养丰富了无数的生灵与心灵。通过孔子学院的传扬,经由通俗影视的倡导,中华文化屹然挺立,更暧暧内含光持续在海峡两岸、全球各地展现力与美。文化是软实力,更是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中华文化涵盖有形及无形意象,是两岸关系和人民交流的最大公约数,更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脐带和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当然有利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这些年来,我与海峡对岸同胞接触渐多,内心感触也颇为特别。除了熟悉的语言词汇,彼此富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对话交流互动也倍感亲切。我在台湾的两所大学课堂中,每学期总有几位大陆学生让我更深刻体悟讲学授业的意义,来自天南地北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讲堂中碰撞出两岸青年的智慧火花,也丰富了教学相长的意涵。学期结束临别时刻,我们总是寄语后会有期。我有几位学生赴大陆实习或攻读研究所,我也必然给予勉励与祝福。他们无论是现在或未来,都是两岸增益人民情感交流与和平融合的生力军。

  其实,两岸人民交流往来互访,双方青年能在对方大学课堂学习,都不可以等闲视之。回顾历史,观看两岸,两岸关系虽不能脱离国际及区域安全环境影响,但追本溯源其主体与本质仍然是中国内战的延续。由于两岸迄今未签署停战协议或和平协议,理论上双方仍处于战争敌对状态;然而,1987年经由当时两岸双方的智慧决策,开启了交流往来的道路,“九二共识”则是维系友好关系的“压舱石”。两岸关系近年缔造相对和平荣景,这在人类历史古今中外都属极为罕见。

  两岸除了签署23项协议,2015年11月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更将双方关系提升到高峰;这些年来两岸交流成效斐然,扩及通商、通邮、通航等诸多领域。截至2016年底,两岸婚姻登记超过33.5万对。两岸2015年贸易额达1,885.6亿美元。中国大陆为维系两岸关系显然依旧预留转圜空间,同时也展现伴随综合国力而来的、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定意志与充分自信。

  中国大陆2017年已有五省生产总值(GDP)高于台湾,甚至深圳一地GDP已连续四年超越台湾。中国大陆在十八大后持续发展进步,国际社会期望北京在某些跨国议题上扮演更积极角色,也使大陆居于有利态势。随着中国大陆整体实力增长,两岸发展朝向对大陆有利的方向倾斜,大陆比以前更能影响台湾,过往的努力也正散放效力。台湾资金人才流向大陆,愈来愈多青年男女愿意赴陆就学、就业、创业及生活,只是其中一例。十分明显,大陆各方面日渐进步提升与改良,对台湾自然具备和平统一的号召和磁吸作用。

  台湾媒体民调也呼应这样的演变趋势。依据2017年3月《远见研究调查》的随机抽样电话访问,有58.8%台湾民众愿意离台工作,其中51.5%赞成赴陆发展;在近六成20-29岁愿意尝试海外工作的台湾青年中,赴大陆工作的意愿最高。另外,台湾的《中国时报》2017年9月11日针对开放大陆探亲30周年最新民调显示,有73%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加,也有相同比率的受访者赞成蔡英文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相互关系。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两岸人民其实一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两岸应该增益情谊,促进和平融合发展。历史悲剧不能重复上演,未来路途必须携手同心。两岸关系如何运转,正在考验双方的视野、格局、耐心、能力与智慧。双方应从“两岸一家、民族至上”的视野与高度,让两岸关系互动获得最大的启发。(作者:胡瑞舟,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