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张华: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六种思维”

2017-10-24 08:5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提出了许多富有重大战略意涵的新理念新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大陆对台战略和政策,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的“六种思维”。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利用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习近平对台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同胞的前途命运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不可分,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

  2013年6月13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提出,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要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利益,要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2014年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

  创新思维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大陆对台政策虽表现为较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但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形势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想和举措。

  一是提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2015年5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表示“要深化两岸利益融合”。2016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大陆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同年11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进一步阐述,“秉持互利双赢,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

  二是提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十九大报告指出,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2014年9月,习近平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参访团时表示,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这三个“充分”说明中国大陆愿意以符合台湾实际和台湾民众愿望的方式,实现两岸的最终统一,显示大陆并没有一味地将“一国两制”模式化,更不是将现在的港澳模式照搬到台湾身上。

  底线思维

  习近平不断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台湾问题上,大陆一直将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作为对台政策的底线和红线。

  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2012-2016年间,虽然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但中国大陆从未放松对“台独”的警惕。2014年9月,习近平指出,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3月,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两岸同胞要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警惕。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近平再次指出,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台独”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2016年,在不认同“九二共识”的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大陆宣示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离的历史悲剧重演。7月,习近平提出了“三个任何”,即“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的分裂国家活动”,整个中华民族都不答应;11月,在会见洪秀柱时,习近平将“三个任何”发展为“四个任何”(加上了任何政党);同月,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进一步发展为“六个任何”,即“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辩证思维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在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在对台工作上,辩证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反对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和活动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指出,“台独”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因此大陆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遏制“台独”。同时,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大陆都愿意同其交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和活动并不代表不与台湾方面交流交往,相反是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中华文化自信。

  习近平的辩证思维还体现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动力和基石上。习近平在与马英九会面时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希望在青年。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台湾同胞的主流民意。但同时,习近平也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

  精准思维

  习近平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最根本的问题是两岸在政治议题上的分歧,习近平强调要化解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反映了精准思维。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表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2016年11月,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进一步提出,国共两党、两岸双方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政治分歧问题。这类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只要有决心有诚意,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也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国共两党可以就此进行探讨。

  此外,针对两岸交流对台湾普惠面不够和台湾青年对大陆误解较深的情况,习近平提出,扩大两岸中小企业和农渔业合作,扩大基层民众参与面和获益面。要为两岸青少年教育、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他们早接触、多交往,增进亲情,了解我们大家庭,认同我们的美好家园。大陆将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大陆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同理心思维

  同理心思维就是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对台政策上,习近平从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提出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的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

  2014年9月,习近平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进一步指出,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我们有耐心,但更有信心。亲情不仅能疗伤止痛、化解心结,而且能实现心灵契合。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作者 张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博士)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