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李逸舟:大陆对台政策须理解的几个基本概念

2017-09-11 08:5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资深台湾问题专家李逸舟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8月号发表专文《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与体会》。作者认为:“自邓小平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以来,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在如何实现和平统一的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至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标志着和平统一理论建构合龙,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呈现出明晰的统一路线图。从基本脉络看,其中有若干重要概念需要人们进一步深入领会思考,以期把握精神实质,推动两岸关系向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文章内容如下:

  关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平潭综合实验区时提出:“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这是习近平最初公开使用“融合发展”概念。至2016年3月“两会”期间,他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命题:“我们将继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同年11月,他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提出六点意见,其中第三点专论“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至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表述也由以前的“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进阶为“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两岸关系以和平发展为主题,是中共长期实践探索的结论。在对台工作以统一为既定目标下,和平发展本身蕴含了在各领域长期交流合作中逐步接近、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意涵,比如较早已经使用了“经济融合”的概念。所以习近平近年多次强调:“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造福两岸同胞的政策举措,努力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则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体现了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创新。首先,“融合”更明确地体现了统一的目标指向,消除外界对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脱节的歧义与担心;而“发展”则表明融合仍将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坚持了统一阶段论、过程论的实事求是思想。其次,在以往“经济融合”基础上,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各领域,极大地拓展了和平发展内涵,同时无疑将涉及到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生活理念等极为广泛丰富、以往也较为敏感的范畴。这是中共对台思维的再一次思想解放,体现出在融合发展中化异趋同的信心,也体现出对自己更充分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上世纪中共确立和平统一方针时,海内外即有赞成统一的人士和学者提出两岸融合的意见。笔者自参与对台研究不久,认定两岸最终需要走融合统一的道路,并坚持不懈反复建议。至2000年一篇系统论述两岸关系的参考文章中,笔者作了集中、明确的阐述:“入世(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台工作已经具备再一次战略调整的基础,使我们可以把两岸关系推进到一个经济文化全面融合的新的发展阶段,全方位地争取和吸引台湾人心,最终走向统一”;“可以积极面对经济、政治和整个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优劣竞比,通过对两岸长期僵持的一些政治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处理,以尽早实现三通;此后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从经济实务到经济制度、从法律法制到民主政治建设、从发展道路到发展程度诸方面各领域,逐步把台湾吸纳包容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现代化进程之中,在发展中融合,经融合而统一”;“我经济规模及其快速发展已经提供两岸经由经济文化融合直到最终实现政治统一的巨大空间”。至2004年同样是提供参考的全面论述两岸关系的三万五千字长文中,笔者以“融合——两岸和平统一的唯一道路”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标题,建议“把两岸关系推进到一个经济文化全面融合的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在社会上确立两岸融合的统一道路”,“宣示两岸在发展中走向融合的统一道路”。再至2006年的参考文章,提出“如果在理论上进一步确立起以两岸融合为核心的统一道路与统一思想,将极大地增强我们事业对台湾人民的说服力与感召力,极大地瓦解岛内台独的社会基础,极大地推动两岸关系向着良性互动的方向继续发展,也将使我们的人民能够目标明确、充满自信地掌握和预期未来”。

  习近平对台思想中的成熟表述是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很明显,“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比“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更为全面,更为准确,也更具有高度。目前,虽然习总书记尚未对此作出更具体的阐释与论述,但从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的总体脉络看,这是中共对台战略的一次质的飞跃,明确了两岸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统一的道路与方向,实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高度自恰,实现了国家整体战略与对台战略的完美契合,成为对台工作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