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杨平:蔡英文大陆政策呈现三大特点

2017-01-04 10: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华广网2016年12月31日刊载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平的文章分析蔡英文大陆政策“顽固性”、“投机性”、“欺骗性”三大特点。杨平指出,蔡英文大陆政策虽极顽固,但考虑到其自身政治利益需要,又注重策略上的灵活,投机性十足。其诸多表述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意在展现其所谓的“诚意”、“善意”,增强欺骗性,争取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动,有利于其执政而已。

  全文摘编如下:

  蔡英文上台前后,多次就大陆政策发表意见,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2015年4月在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当年6月访美在CSIS发表的演讲、2016年1月胜选当晚举行的国际记者会上的“当选感言”及随后接受《自由时报》的专访、5月的就职演说、7月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专访、9月“给民进党员的公开信”、10月相继接受《华尔街日报》、《读卖新闻》的采访以及“双十”讲话等。细细品味蔡的这些讲话,不难发现蔡大陆政策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顽固性。蔡英文大陆政策最大特点表现在极端的顽固性,即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也不认同其“两岸一中”的核心意涵,死守民进党的“台独”核心价值观,强调台湾“独立”于大陆的“主权”地位。

  这在蔡一系列讲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蔡大陆政策的核心本质。在蔡“给民进党党员的公开信”中,宣称“有些价值,我们一定会坚守”,这里的“有些价值”,最主要的无疑是指民进党的“台独”核心价值。

  此后,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读卖新闻》专访时,蔡不断强调台湾不会在压力下屈服,要“力抗中国”,特别是在“双十”讲话时,提出了蔡式“四不”的大陆政策新论述,其中最核心的“一不”就是“不屈服”,明确向外界、向大陆表明不会接受“九二共识”。顽固性极其明显、突出。

  二是投机性。蔡英文大陆政策虽极顽固,但考虑到其自身政治利益需要,又注重策略上的灵活,投机性十足。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蔡英文败北后称距执政只差“最后一里路”,似有承认输在两岸关系的短板上,并表现出有意积极调整两岸关系的姿态,一时间岛内社会对蔡英文、对民进党颇有些期待。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民党执政困境加剧,民进党坐收渔利,势头看好,特别是2014年3月爆发的“太阳花学运”,严重冲击两岸关系。此时的蔡英文意气风发,在大陆政策态度上完全变了调,再也不谈什么“最后一里路”,根本不承认过去的失败是输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反竭力设法贬低马英九当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做法。

  在竞选的关键时刻及胜选后的一段时间,为争取更广泛的支持赢得选举以及稳定政局,蔡又明显放低姿态,在两岸关系上设法表现出诚意、温和及善意。

  随着大陆对之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的立场明确表达不认同,加之其执政开局不顺、施政荒腔走板,深绿势力又对其大陆政策十分不满,蔡在两岸关系上的态度渐渐趋硬,自《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便明确表示不可能接受大陆在“九二共识”问题上“设定期限”,此后又连番表示绝不会屈服压力接受“九二共识”的立场。蔡英文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对大陆政策进行策略性微调,投机性极强。

  三是欺骗性。蔡英文的大陆政策,意不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而主要是服务其政治利益,选前是为争取执政创造条件,胜选后是为稳定政局、巩固执政地位需要。

  所以,其不仅具有投机性,更具有欺骗性。投机性是手段,目的在欺骗,以争取更多的民众理解、认同和支持。为此,蔡英文在大陆政策论述上,刻意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混淆视听,既可以这样认为,也可以那样理解,模糊虚伪。

  蔡英文表示要“维持现状”,却不说明何为“现状”,有意保持其政策的模糊性,易让人们误以为其是要维护两岸关系的现状。其多次表示要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这一历史事实,强调两岸应该共同珍惜与维护1992年之后20多年来双方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并在这个既有的事实与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让人感觉颇有善意,似乎是变相接受“九二共识”,而事实上蔡根本就不愿接受“九二共识”。

  蔡口口声声表示尊重“现行宪政体制”,认人感觉有意放弃“台独”主张,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其仍坚持“台独党纲”,否决“冻独”提案,紧抱“台湾前途决议文”不放手,积极推动“去中国化”,“台独”动作频频。

  其诸多表述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意在展现其所谓的“诚意”、“善意”,增强欺骗性,争取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动,有利于其执政而已。(杨平,作者系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