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系列谈之二:孙中山先生论中国统一的依据

2016-11-13 08:3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历史主流 历史意识 历史使命——孙中山先生论中国统一的依据

  孙中山先生的国家统一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立足于当时中国的民心所向和时势所趋。针对辛亥革命后“民国”称号下的中国大地乱云飞渡、军阀割据,中山先生同时以革命家的胆识和思想家的睿智,精辟揭示中国统一的必然性。

  其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大势——在列举中国自秦朝统一后历代基本都以统一为主的事实基础上,中山先生明确指出:对比世界其它国家,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经数千年”,历史上“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尤“近世五六百年,十八省土地几如金瓯之固”;结合本国历史传统,“中国原来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中国眼前一时不能统一,是暂时的乱象。”这样对比中外、贯通古今,意在论证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进程中多元一体、绵延不断的特例,论证中国统一的大势是历史、也应该是现实。

  其二,统一是中华民族整体的“意识”和“使命”——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以统一为主这一客观存在,决定了统一的中国“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历史意识中”;而这种“历史意识”,又进一步促使“国家统一”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先生还表示,“我们推翻清朝,承继清朝的领土,才有今日的共和国,为什么要把向来统一的国家再来分裂呢?”这种观点,不仅与现代国际法关于国家因革命变更政权后在国土问题上“政府继承”的概念完全吻合,而且是中华民族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意识”和“使命”在法理上的一种充分体现。

  其三,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共同的、坚定的意愿——针对当时“南北纷争,兵灾迭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乱象,孙中山先生指出:“中国人民对连绵不断的纷争和内战早已厌倦,并深恶痛绝”,“坚决要求停止这些纷争,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希望统一成为一个强大的和不可动摇的民族”;我们“应竭诚应其要求”,努力使国家“归于统一”。这既阐明了“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强烈愿望,更表明了“统一”是自身“顺天应人”的热切追求。

  其四,统一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基础——中山先生指出,统一是民富国强的保障,“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财政、实业、教育诸端始获次第为理,国民意志方与以自由发舒”,由此中国“将来定可为世界一等强国”,并“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而尽力”。这里步步递进地论证,中国的统一,与人民幸福、民族兴旺、国家发展、世界进步息息相关。

  中山先生对中国的统一充满信心,其思想主张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的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意识”、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同时也彰显中国革命伟大先行者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华庆)

往期回顾: 

系列谈之一: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历史背景 

下期预告:

  五大统一: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孙中山先生论中国统一的内容

[责任编辑:李杰]